閉經的原因十分複雜, 若按“辨證求因”的原則, 可分為虛實兩端。 虛者多因先天不足, 或後天損傷, 以致肝腎不足, 或氣血虛弱, 導致血虛精少, 血海空虛, 無餘血可下;但也有陰虛血燥而致閉經者。 實者多因邪氣阻隔, 如氣滯血瘀, 痰濕阻滯等因素, 導致脈道不通, 阻礙經血下行。
(1)肝腎不足:先天不足, 精氣未充, 肝血虛少, 沖任失於充養, 無經血可下;或因多產、墜胎、房勞及久病傷腎, 俾腎精虧耗, 肝血亦虧, 精血匱乏, 泉源枯竭, 胞宮無血可下而形成閉經。
(2)氣血虛弱:素體脾虛, 或憂思勞倦, 損傷心脾, 營血不足;或大病久病,
(3)陰虛血燥:本型系因陰虛而生熱。 虛多實少。 多由素體陰虛。 或久病失血傷陰, 或過食辛熱灼傷津血, 或久病傷精耗陰, 血海枯竭而致經閉。
(4)氣滯血瘀:七情內傷, 肝氣鬱結, 血行不暢, 瘀阻沖任, 經水阻隔不行, 故致經閉。
(5)寒氣凝滯:經產之時, 調攝不利, 感受風冷寒邪;或內傷生冷, 胞宮失溫, 血為寒凝運行不暢而致經閉不行。
(6)痰濕阻滯:肥胖之人, 多痰多濕, 痰濕壅阻經隧;或脾運失職, 聚濕生痰, 脂膏痰濕阻滯沖任, 胞脈閉阻而經水不行。
(7)熱灼沖任:本型系因熱盛而陰傷, 實多虛少。 多由素體陽盛內熱, 或過食辛熱動火之品, 或感受邪熱, 熱邪煎熬陰血, 以致陰血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