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腦癱治療的幾大誤區

有些准媽媽在懷孕期間不注意飲食, 或生病等等, 導致腹中胎兒不能健康發育, 寶寶出生患了腦癱, 這是很嚴重的, 但是, 小兒腦癱的治療誤區有哪些?下面我們來看看。

誤區一:有的家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於安靜, 以及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 但只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年齡小, 身體弱, 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傳染其他疾病了?

誤區二:早產兒的家長見到孩子翻身、趴臥、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後于其他的正常同齡兒時, 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

孩子會隨著自然生長發育慢慢地恢復, 常常採取“觀望、等待”的態度。

誤區三:家長發現小兒在運動中出現不正常的姿勢時, 常常以為是孩子骨骼與肌肉出現了問題, 而貽誤了就診時機。

誤區四:不正常用力, 也就是用反勁。 即該用勁的地方用不上勁, 不該用勁的地方亂用勁。 這是由於中樞神經傳導失控, 神經傳出或傳入與肢體肌肉的運動不協調, 才產生不正常用力。 剪刀步、足下垂, 是小兒腦癱常見的兩個臨床體征。 造成這兩個體征的原因是:1、原始反射未消失, 正常反射未建立;2、不正常用力引起;3、由攣縮引起。 患兒在用力或運動時出現剪刀步、足下垂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 在訓練中用手法一般能矯治。 患兒在放鬆或運動狀態下出現剪刀步、足下垂,

而被動運動時這種症狀就會消失, 這是原始反射沒有消失引起。

誤區五:異常姿勢, 不正常用力越嚴重, 異常姿勢越明顯病情就越重。 不正常用力和姿勢異常成正比。 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 首先要恢復四個力。 即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 痙攣型腦癱約占腦癱患者總數的60%主要是平衡能力差;手足徐動型腦癱和混合型腦癱占腦癱患者總數20%主要是控制能力較差;共濟失調型腦癱占腦癱患者總數的10%主要是協調能力差。

誤區六:一旦經過醫生確診孩子為腦性癱瘓時, 家長往往最先採取的態度是盲目地四處求醫, 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態。

治療小兒腦癱治療的費用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 這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醫院將採用的治療方案而定。 那麼治療費用與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患病程度。 腦癱程度不同, 病情不同, 治療方案、治療難度、治療進程也會不同, 進而治療價格也會不同。

癱瘓時間。 癱瘓時間越長, 治療難度就越大, 治療費用當然也就越高, 而且預期療效也往往不是太樂觀。 在這裡, 我也建議廣大患者要儘早進行對症治療, 不要錯過最佳治療康復期。

治療病史。 在接診過程中, 我院專家發現很多腦癱患者都有過自行調理或不當治療的經歷, 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逆損傷, 這一方面會加大治療難度, 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治療費用。

醫院選擇。 患者在治療腦癱時有很多醫院可供選擇, 醫院不同, 硬體設施、醫護力量、治療水準會千差萬別, 價格當然也會有很大反差。 由於醫院資質不同, 治療環境、治療效果、診療服務等各方面都不同, 這都將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 也就與治療費用密切相關。

權威專家:專業權威的醫生在無論在方案上還是在技術手法上都有其獨特的造詣, 還有大量的臨床經驗的積累, 自然要比普通的醫師治療腦癱的價格要略貴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