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麻痹症有哪些表現特徵 首選藥物治療法

小兒麻痹症也被稱為脊髓灰質炎, 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 由於部分病毒入侵神經導致癱瘓, 故稱為小兒麻痹症, 小兒麻痹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五個時期, 各個時期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小兒麻痹症的臨床表現:

前驅期

主要症狀為發熱、食欲不振、多汗、煩躁和全身感覺過敏;亦可見噁心、嘔吐、頭痛、咽喉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滲出物、腹瀉等, 持續1-4天。 若病情不發展, 即為頓挫型。

癱瘓前期

前驅期症狀消失後1~6天, 體溫再次上升, 頭痛、噁心、嘔吐嚴重, 皮膚發紅、有短暫膀胱括約肌障礙,

頸後肌群、軀幹及肢體強直灼痛, 常有便秘。 體檢可見: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時需用兩手後撐在床上如三角架, 以支持體位;②吻膝試驗陽性, 即患者坐起、彎頸時唇不能接觸膝部;③出現頭下垂征, 即將手置患者肩下, 抬起其軀幹時, 正常者頭與軀幹平行。 如病情到此為止, 3~5天后熱退, 即為無癱瘓型, 如病情繼續發展, 則常在癱瘓前12~24小時出現腱反射改變, 最初是淺反射、以後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現反射改變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癱瘓期

自癱瘓前期的第3、4天開始, 大多在體溫開始下降時出現癱瘓, 並逐漸加重, 當體溫退至正常後, 癱瘓停止發展, 無感覺障礙。 可分以下幾型:

(1)脊髓型 此型最為常見。 表現為弛緩性癱瘓,

不對稱, 腱反射消失, 肌張力減退, 下肢及大肌群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 但也可僅出現單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癱瘓, 如累及頸背肌、膈肌、肋間肌時, 則出現梳頭及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等表現。

(2)延髓型 又稱球型, 系顱神經的運動神經核和延髓的呼吸、迴圈中樞被侵犯所致。 此型占癱瘓型的5%-10%, 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則, 呼吸暫停;血管運動中樞受損時可有血壓和脈率的變化, 兩者均為致命性病變。 顱神經受損時則出現相應的神經麻痹症狀和體征, 以面神經及第X對顱神經損傷多見。

(3)腦型 此型少見。 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驚厥或嗜睡昏迷, 有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表現。

(4)混合型 以上幾型同時存在的表現。

恢復期

癱瘓從肢體遠端開始恢復, 持續數周至數月, 一般病例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 嚴重者需6-18月或更長時間。

小兒麻痹症是常見的兒童疾病, 患者多數是1歲到6歲的兒童,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己不會表達, 因此很多家長會忽略孩子身上的症狀, 導致發現疾病時, 已到中晚期, 對疾病的治療無任何幫助, 因此, 要定時讓孩子參加體檢, 這樣可以發現孩子的很多疾病, 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檢查來確診小兒麻痹症, 詳細的檢查方式為:

1、腦積液:大多於癱瘓前出現異常。 外觀微濁, 壓力稍增, 細胞數稍增(25~500/mm3), 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多, 後則以單核為主, 熱退後迅速降至正常, 糖可略增, 氯化物大多正常, 蛋白質稍增加, 且持續較久,

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2、周圍血象:白細胞多數正常, 在早期及繼發感染時可增高, 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起病1周內, 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 糞便可持繼陽性2~3周, 早期從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的意義更大, 一般用組織培養分離方法, 近年採用PCR法, 檢測腸道病毒RNA 較組織培養快 速敏感。

4、血清學檢查:型特異性免疫抗體效價在第一週末即可達高峰, 尤以特異性IgM上升較IgG為快, 可用中和試驗 補體結合試驗及酶標等方法進行檢測特異抗體, 其中以中和試驗較常用, 因其持續陽性時間較長, 雙份血清效價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長者可確診, 補體結合試驗轉陰較快, 如期陰性而中和試驗陽性,

常提示既往感染。 兩者均為陽性, 則提示近期感染, 近來採用免疫螢光技術檢測抗原及特異性IgM單克隆抗體酶標法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

在發現孩子患有小兒麻痹症後, 家長就要積極的帶其進行治療, 常見的治療方法有:

藥物治療

1、加壯他敏或薌如地巴唑肌肉注射, 從小劑量開始, 20~40天為一個療程, 可根據病情用1~2個療程或更多, 具體用藥須由醫生確定。

2、用谷氨酸鈉治療或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具體用法用量須由醫生確定。

3、對發熱較高, 病情進展迅速者, 可採用丙種球蛋白肌注。

4、口服鎮靜劑, 必要時服鹽酸呱替啶及可待因, 減輕疼痛和減少肌痙攣。

5、重症患者可予強的松口服或氫化可的松靜滴, 一般用3~5日, 繼發感染時加用抗菌藥物。

6、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1~3克,每日1~2次連續數日,以減輕神經水腫。

7、可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作激素治療補充營養,保持體液平衡。

8、可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B族。

急性期處理,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當重症患者常出現呼吸障礙時,會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搶救的前提是要分清呼吸障礙的原因。必須保持呼吸道暢通,對缺氧而煩躁不安者慎用鎮靜劑,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難。及早採用抗菌藥物,防止肺部繼發感染,密切注意血氣變化和電介質紊亂,隨時予以糾正。

2、脊髓麻痹,影響呼吸肌功能時,應採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呼吸肌癱瘓和吞咽障礙同時存在時,應儘早行氣管切開術,同時採用氣管內加壓人工呼吸。呼吸中樞麻痹時,應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並給予呼吸興奮劑。迴圈衰竭時應積極處理休克。

3、延髓麻痹發生吞咽困難時應將患者頭部放低,取右側臥位,並將床腳墊高使與地面成20~30度角,以利順位引流;加強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及早作氣管切開;糾正缺氧;飲食由胃管供應。單純吞咽困難引起的呼吸障礙,忌用人工呼吸器。

繼發感染時加用抗菌藥物。

6、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1~3克,每日1~2次連續數日,以減輕神經水腫。

7、可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作激素治療補充營養,保持體液平衡。

8、可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B族。

急性期處理,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當重症患者常出現呼吸障礙時,會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搶救的前提是要分清呼吸障礙的原因。必須保持呼吸道暢通,對缺氧而煩躁不安者慎用鎮靜劑,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難。及早採用抗菌藥物,防止肺部繼發感染,密切注意血氣變化和電介質紊亂,隨時予以糾正。

2、脊髓麻痹,影響呼吸肌功能時,應採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呼吸肌癱瘓和吞咽障礙同時存在時,應儘早行氣管切開術,同時採用氣管內加壓人工呼吸。呼吸中樞麻痹時,應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並給予呼吸興奮劑。迴圈衰竭時應積極處理休克。

3、延髓麻痹發生吞咽困難時應將患者頭部放低,取右側臥位,並將床腳墊高使與地面成20~30度角,以利順位引流;加強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及早作氣管切開;糾正缺氧;飲食由胃管供應。單純吞咽困難引起的呼吸障礙,忌用人工呼吸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