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腦癱有四種類型 預防小兒腦癱措施介紹

小兒腦癱是現在發病率較高的疾病, 對於這種疾病, 很多家長也顯得很無奈, 它給患者以及家屬都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困擾。 那麼, 小兒腦癱有哪些類型?

1、手足徐動型:常常表現為四肢、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 緊張、興奮時加重, 安靜時減輕, 入睡後多動消失。

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 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 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 搖動, 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動增多, 表情怪異。 協同運動能力極差。 由於顏面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

2、痙攣型:腦癱患兒大多數屬於這種類型的, 也是最為常見的臨床類型。 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 膝部屈曲不易伸直, 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 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 兩腿交又呈剪刀狀。 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 足尖著地。 上肢表現為肘、腕關節屈曲。

3、共濟失調型:這種類型較少見, 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征, 常見眼球震顫, 辨距不良, 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 肌張力偏低, 腱反射不亢進。

4、其他類型:

(1)強直型:主要表現為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症狀, 腱反射不亢進。

(2)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

(3)震顫型:表現為靜止性震顫, 與錐體外系受累有關。

5、腦性癱瘓患兒常由於較廣泛的腦損傷引起,

所以合併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者較為常見。 例如, 25—80%的患兒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兒合併癲病等。

小兒腦癱的類型有很多, 家長要清楚主要的預防措施。 那麼, 預防新生兒腦癱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夫妻雙方在健康狀況不好時不要懷孕。 懷孕前對婦女進行風疹免疫。 懷孕後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注意排除難產的因素, 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應積極治療。 保證營養, 防止早產。 避免不必要的服藥。 提前選擇產院, 有準備地進行安全分娩。

重點保護未成熟兒與窒息、重症黃疸嬰兒, 並進行必要的處理, 如吸氧、進保溫箱等。 腦損傷兒應建卡隨訪, 定期篩查鼓勵母乳餵養, 為嬰兒進行三聯疫苗、脊髓灰質炎、風疹或結核的免疫接種。

1、防止感染性疾病發生

新生兒脫離母體來到人間, 器官內臟的發育均還不完善, 免疫功能低下, 極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又由於皮膚嬌嫩, 皮下血管豐富, 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高, 皮膚、粘膜稍有破損, 細菌、病毒就會進入血液迴圈生長繁殖, 從而釀成敗血症和病毒血症, 進而成為腦炎、腦膜炎, 使腦受到損害, 導致腦癱發生。 為此, 積極預防新生兒期的感染性疾病, 對於降低腦癱的發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就涉及到新生兒免疫治療的問題, 新生兒一定要及時的接種疫苗, 防止疾病的侵擾。

(1)注意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

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人體阻止病菌入侵體內的第一道防線, 一旦皮膚、粘膜破損, 病菌就會乘機而入,

使人致病。 要經常給新生兒洗澡、揩身,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給新生兒穿的衣服要求柔軟、吸水性強;不要佩戴金屬物或在衣服上插縫針, 以免損傷皮膚。 當發現新生兒皮膚有破損、糜爛或化膿時, 應當及時治療。

(2)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

新生兒的臍部是病菌進入體內的重要門戶, 故應經常保持乾燥、清潔, 切不可小視。 如發現臍部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 臍周皮膚紅、腫, 表明臍部已有了感染, 應當積極治療。

2、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分, 生理性黃疸多在出生後3天開始出現, 持續約7~10天完全消退(未成熟兒可延至2~3周才消退), 黃疸不很深。 黃疸出現過早、於出生後2天內即出現,

並逐漸加深, 持續時間又長, 均可能為病理性黃疸, 應及時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