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齲病從兒童做起

兒童齲病發病率較高, 超過半數的12歲兒童恒牙患有齲病。 解放軍304醫院口腔科張建強主任介紹說, 齲病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複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 表現為無機質的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 隨著病程的發展而由色澤變化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 發病率高, 分佈廣。

認識齲病

齲病是破壞性疾病, 牙齒一旦被破壞, 無自身修復能力。 由於食物殘渣和細菌不斷地腐蝕牙齒, 使牙齒脫鈣, 有機物分解程度逐漸加重。 首先表現在牙齒表面的顏色變化, 出現白堊色或黑色, 咬硬物時出現食物嵌塞,

當牙齒接觸冷、熱、酸、甜食物時常能感覺酸痛。 隨著時間的延長, 病變向深部發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 局部腫脹、疼痛。 如果膿液和細菌被吸收, 可引起敗血症或菌血症。 晚期成為殘冠、殘根, 或拔除後造成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被破壞, 咀嚼功能下降, 消化能力下降。 齲病還可繼發頜骨骨髓炎、頜面部感染等一系列病變, 如果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還容易引起全身嚴重感染等。

齲病俗稱“蟲牙”, 其實齲齒裡面並沒有蟲子。 糖是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不是根本原因。 關鍵是吃糖後沒能及時刷牙、漱口, 糖殘存在牙齒上, 特別是牙齒的小窩、小溝、牙縫處, 細菌可以把殘留的糖變成酸性物質, 這些酸性物質又可以把牙齒硬組織中主要成分鈣鹽溶解掉,

牙齒硬組織就會變軟、缺損, 從而形成齲洞。 齲齒的發病與細菌、食物、宿主和時間四大因素有關。

1.細菌。 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 產酸菌屬, 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 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 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革蘭氏陽性球菌, 可破壞有機質, 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

2.食物。 主要是糖類食物, 如蔗糖、葡萄糖和精製的米麵食品等。 細菌能利用糖產酸而腐蝕牙體。 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黏附和聚積, 並為細菌生長、代謝提供營養。 因此, 糖和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

3.宿主。 指機體的全身狀況, 免疫功能強, 口腔衛生好, 不利於細菌的生存和繁殖。

指牙齒的品質, 包括牙齒的形態與結構。 牙齒本身鈣化不全, 表面光潔度差, 牙齒排列不整齊、擁擠、重疊等, 都有利於細菌和食物的殘留, 易患齲病。 其他如遺傳、營養、礦物質、內分泌對宿主的抗齲力也有影響。

4.時間。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 分三個階段。 淺齲階段, 因病變主要破壞牙釉質, 又稱為牙釉質齲。 主要表現為牙齒表面由光滑變粗糙, 齲壞部位色澤變得灰暗或黃褐色或牙面窩溝處變黑。 中齲階段, 病變達牙本質淺層, 又稱為牙本質淺齲。 因牙本質破壞, 開始形成較淺的齲洞, 對冷、熱、甜、酸食物感到酸痛, 當刺激除去後, 症狀消失。 齲階段, 病變已達牙本質深層, 又稱牙本質深齲。 因牙齒破壞加深擴大,

形成較深的齲洞。 當細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齲洞侵入牙髓而引起牙髓炎時, 發生膿腫或劇烈疼痛。

齲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 齲病也不會一日間就發生, 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 才可能形成齲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