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對孩子懲罰不當的危害有哪些?孩子犯錯適當地進行懲罰是可以的, 但方法一定要正確, 不然會適得其反,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編現在就來說說:對孩子懲罰不當的危害到底有哪些?一、對孩子懲罰不當的危害
如今, 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給孩子們的鼓勵、支持和諄諄教導實在太少, 而責駡、嘲諷和懲罰的次數卻往往很多。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棒頭出孝子”的信條, 使一些孩子幾乎都在指責和漫駡聲中成長;有的孩子還不時地忍受著父母施予他們的罰站、罰跪或者毆打等體罰。
例如, 有一個三歲的男孩被父母送入全托幼稚園, 雖然他在園內活潑、好動、合群, 但因為他十分想家, 在入園後不久的某天早晨, 趁教師不備, 溜出大門回家。 在自家門口, 他高興地呼喊正要上班的媽媽, 卻被父母一頓數落;隨即父親從單位趕回, 又把他狠罵一頓。
又例如, 有一名初中一年級男生, 從小被寄養在農村奶奶家, 七歲入城與父母生活。 他愛勞動, 關心集體, 學習成績中等。 但是由於他比較貪玩, 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 教師為此不斷地寫紙條向其家長告狀。 加之他的某些不文明習氣, 父母和哥哥對他看不慣, 經常對他漫駡或者責打。 以他母親的話來說:“在家裡沒有他說話的餘地,
不久前, 某報登載一名12歲的小學生, 因為不能忍受父母的粗暴管教而服毒自盡身亡。
獎勵和懲罰是相對的兩種教育孩子的方法。 從以上事例說明, 懲罰的效率不僅很低, 而且懲罰的結果往往只能使孩子的心靈變得粗野、遲鈍, 甚至出現心理障礙。 它破壞了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聯繫, 父母的教育也宣告失敗。 因而,
有經驗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 總是運用提醒、支持、鼓勵和說服等教育方法。 在年幼的孩子出現良好行為的時候, 父母給他們一個微笑, 撫摸他們的小腦袋, 拍一拍他們的肩頭, 或者摟抱他們一下, 都會起激勵孩子的作用, 並且對他們良好的行為規矩的形成會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少年兒童, 父母如果能夠留意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 經常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贊許, 可以激發他們的良知, 他們的行為改善了, 父母自然也會更加喜歡他們。 這樣, 一個奇妙的良性迴圈就會開始運轉起來。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請家長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對他們要嘴下留情, 手下留情,
二、懲罰寶寶的科學好方法
懲罰寶寶, 是每個父母培養孩子、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 俗話說得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錯誤, 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懲罰。 但懲罰寶寶也要講求科學方式, 一旦懲罰不當, 不但對寶寶的行為起不到規範作用, 更可能使寶寶的行為逆向發展。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懲罰寶寶, 下面十個方法科學又智慧。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 並走到孩子身旁, 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 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 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裡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總之,孩子犯錯家長進行一定的懲罰是應該的,但我們一定要注意方法。
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裡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總之,孩子犯錯家長進行一定的懲罰是應該的,但我們一定要注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