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父母須知,寶寶最恐懼的8件事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物件, 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呢?

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寶貝來說簡直就像怪獸或者惡魔, 帶給他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那麼, 寶貝可能會害怕哪些事情, 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

恐懼事件1:分離

媽咪走了, 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 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 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 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 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 壯壯好一陣哭鬧, 最後哭累了, 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裡睡著了。

從此, 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 只要她一準備出門, 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著媽咪的衣服, 死活不肯鬆手。

壯膽策略: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 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 每次外出的時候, 要明確地告訴寶貝, 媽咪要去哪, 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 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 不管他懂不懂, 都要堅持這樣做。 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 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 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 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 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會叫的電器

那個怪叫著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 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 有一次, 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 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 肚子裡轟隆隆地怪叫著, 好像餓壞了的樣子。 說不定媽咪沒看住, 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

除了吸塵器, 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出雜訊的家用電器。 不管寶貝懂不懂, 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 並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 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 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 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觀葉植物

陽臺上那盆長著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著鮮豔的色彩或者紋路, 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常恐懼。 露露就是這樣, 她不敢看, 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 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裡, 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 一個勁兒往後躲:“媽咪, 你看, 好多眼睛呢!”

壯膽策略:

不要強求寶貝去接近他害怕的觀葉植物, 這樣會加重他的恐懼感。 父母可以經常當著寶貝的面去摸摸那盆觀葉植物, 誇誇它漂亮的顏色等, 以行動來告訴寶貝, 它不會對人構成傷害。 等到寶貝敢看那盆植物了, 再抱他到跟前看看, 慢慢過渡到自己用手摸摸,

通過這些讓寶貝獲得一種有關這株植物的經驗, 並慢慢地建立起它不會“吃人”的概念。

恐懼事件4:閃電

那個把天撕裂了還大喊大叫的東西會不會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豆豆望著窗外被閃電撕裂了的天空, 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 簡直嚇呆了。 豆豆恐懼地哭叫著躲進媽咪懷裡, 她用小手捧著耳朵, 小臉埋在媽咪胸前, 不敢看, 不敢聽, 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調轉頭去瞅一眼窗外。 “它把天……撕破了, 它生氣了!”她就這樣翻來覆去說著這兩句話, 等待那個把天撕裂了大喊大叫的東西消失。

壯膽策略:

不常見的雷聲或者其它巨大的響聲都會讓寶貝感覺恐懼莫名。 這時候, 不管寶貝懂不懂, 父母都要向她解釋這些聲音的來源,

並且告訴她這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他。 為了幫助寶貝習慣這些聲音, 平時可以在家適當地和他玩玩雜訊遊戲, 比如給寶貝買個小鑼、其他可以敲出比較大的響聲的玩具, 或者乾脆利用家裡的廚具比如金屬材質的鍋蓋和鍋等, 敲一敲, 讓寶貝習慣這種雜訊, 並借此向寶貝說明, 雷聲也不過是一種聲音, 下雨的時候才會出現, 並不可怕。

恐懼事件5: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 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裡搶走吧?

當當在家活潑調皮, 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 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傢伙, 出了門可就蔫了。 奶奶想抱抱他, 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裡, 雙手緊緊地拽著媽咪的衣服, 生怕被搶了走。 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 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裡來個客人,他一定拽著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裡,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下水道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著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裡的漩渦沖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著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並因此產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稚園就可能對幼稚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稚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周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裡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裡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稚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裡,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小動物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很不高興地看著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著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裡鑽。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碟,讓他通過這些瞭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著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恐懼事件8:黑暗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著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並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裡,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著,這樣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為什麼都看不見,隨著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像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像,並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員警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遊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遊戲等等,讓寶貝在遊戲中驅除對黑暗的恐懼。

“面子”問題,對成年人來說是關乎自尊的大事,不可等閒視之。然而,愛面子的大人們在維護自己的“面子”時,卻往往會忽略寶寶的“面子”,甚至傷了寶寶的“面子”。

很多時候,做父母的會忘記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寶寶雖然只有兩三歲,但是他們同樣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對於“面子”問題其實也和我們成人一樣在乎而且毫不含糊。如果父母的做法、言語和態度讓寶寶丟了“面子”,他們會感到難堪、羞恥和氣憤,甚至無法忍受,並因此表現出不高興、生氣哭鬧、對父母不理睬甚至對著乾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和反抗。所以,爸爸媽媽應該特別注意保護寶寶的“面子”,不可以忽略對寶寶說話的態度和做事的方式,因為這正是呵護寶寶自尊,使其不受傷害,性格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

場景一“你太笨了!”

然然活潑聰明,剛滿三歲就會數數、畫畫,還會唱一些簡單的英文歌呢!在幼稚園裡然然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但這些似乎都達不到然然媽媽的高要求。然然媽媽經常忽視然然的優點和長處。卻總是盯著然然的缺點,比如批評然然認字認得不夠多,認為然然反應太慢等等。有一次,然然媽媽聽說一些有名的幼稚園都在教寶寶珠心算,就買回相關資料研讀,計畫教會然然珠心算。但是然然的興趣不大,自然接受不了。然然媽媽欲速則不達,失望的情緒瞬間爆發,沖著然然喊道:“你真是太笨了!”頓時,然然委屈的淚水洶湧而下。接下來的幾天裡,然然對媽媽總是愛理不理,有時候還故意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惹媽媽生氣……

父母該知道的:“你真笨!”“你真沒用!”這類話語會深深地傷害寶寶的自尊心,並打擊他的自信心。有很多父母都未能改變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即認為寶寶是自己的衍生物,是私有“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在內心深處是不能平等對待寶寶的。於是在寶寶還小的時候,他們不會認為寶寶也擁有獨立的人格,有需要被尊重和呵護的尊嚴。而事實上,一旦忽視了這點,不僅對寶寶的人格發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嚴重的還會讓寶寶長大後變得缺乏自信,影響到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破壞寶寶對家長的信任和尊重。

父母該做的:首先,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面子”問題要有非常清醒而正確的認識:寶寶的“面子”問題其實就是寶寶的人格尊嚴問題。所以在單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爸媽們也要盡可能地表現出尊重寶寶的姿態,比如認真傾聽寶寶的話,尊重寶寶的選擇,客觀地評價寶寶的能力,允許寶寶說“不會”等。寶寶還小,自然有很多事情是力所不能及的。即使爸媽們沒意識到這一切,但還是得明白,假如一時疏忽說出了傷害寶寶自尊的話,那就必須把話收回來,向寶寶道歉,強調說自己不是這樣想的,你為他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如果需要,甚至可以開個玩笑向寶寶解釋說:“火車也可能出軌。”寶寶的自尊心猶如珍貴的花瓶,不小心可能會碰壞,有時可能會打碎,但是在每次“事故”後,都要毫不遲疑地去修復,尤其是要避免他受到反復的衝擊。

場景二“我的寶寶比你家的差遠了!”

洋洋這幾天早晨去上幼稚園前都一反常態地哭鬧著不肯讓媽媽送,而要求爸爸送他去幼稚園,還鄭重其事地要求爸爸下班後去幼稚園接他。“我就是不要媽媽送我去幼稚園,也不要她來接我!”這讓一直負責接送洋洋的媽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前幾天洋洋媽媽去幼稚園接洋洋時,遇到同事也來接女兒,於是兩位大人在幼稚園門前攀談起來。談到幼稚園新設的雙語課程時,洋洋媽媽得知同事的女兒很快學會了簡單的英語會話而且能記住大部分學過的英語單詞,眼中立刻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隨即便發出恨鐵不成鋼的歎息:“還是你女兒聰明,我家洋洋差遠了……”當洋洋媽媽正滔滔不絕地向同事訴說洋洋不堪的英語水準時,她沒有看到洋洋難堪的表情和羞憤的眼神……

父母該知道的:愛比較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爸媽們想讓自己的寶寶成長為一個自信而且心靈健康的寶寶,那麼就要注意別在其他寶寶和成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寶寶。15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客觀地認識自己,他開始懂得他人對自己會有一定的看法,並用一些標準來評價自己,如果對自己評價很高,那麼寶寶的自尊水準也很高。從長期發展來看,自尊水準高的兒童對自己的判斷更有信心,在幼稚園和小學更受老師和同學的歡迎,能更積極地適應新的環境、參加團體活動或參與帶有競賽性質的活動。而爸爸媽媽在公眾場合如在其他小朋友、其他家長或老師面前貶低寶寶,寶寶不但自尊心會受挫,也會從根本上懷疑自己的能力,來自寶寶心中有權威的成年人的羞辱,會給寶寶留下很深的傷害。因此寶寶能夠承受小夥伴的羞辱,但很難承受老師或父母的羞辱。這兩種羞辱的分量是不同的,代表著不同的暗示和不同的評判。在寶寶心裡,父母的評價是最重要的資訊之一。長期處於這種自我肯定受挫環境的寶寶很難成長為一個真正自信的寶寶。

父母該做的:如果真要比較,爸爸媽媽就要多對寶寶進行縱向比較,即將寶寶的今天與昨天比較,發現並肯定寶寶的每一個進步,哪怕進步只有一丁點,它都會給寶寶帶來驚喜和鼓勵。如果寶寶在幼稚園裡接受英語能力較弱,爸爸媽媽罵他笨,在別人面前說寶寶差,這是對寶寶做出了人身攻擊,貶低他的能力也是精神上的虐待。相對而言,如果父母對寶寶說:“你在幼稚園上雙語課時沒有很認真,所以沒有學好。”這是針對寶寶的行為做出分析,可以避免寶寶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改為從方法上尋找原因。

場景三“在外面你也這麼調皮搗蛋不老實,該揍!”

兩歲的豆豆活潑淘氣,小小年紀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凡事總要自己拿主意,在家裡爸爸媽媽都依著他。這天,豆豆跟爸爸媽媽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寶寶衝衝也兩歲,兩個小朋友很快就玩在了一起。看到寶寶們玩得開心,大人們也放心地談自己的事。可是沒過多久,衝衝的小房間裡傳來爭吵聲,聲音越來越大,緊接著爆發出哭聲。三個大人一起沖到小房間,被弄哭的竟然是衝衝。這還了得!爸爸當著朋友和衝衝的面大聲訓斥豆豆。回家的路上,任媽媽怎麼逗,豆豆就是不說話。回到家裡,豆豆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還把過生日時爸爸送的變形金剛扔得遠遠的……

父母該知道的:從9個月開始,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穩定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寶寶開始有了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在豆豆和衝衝交往的小糾紛中,當衝衝出現哭鬧時,豆豆爸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就怒斥豆豆,這是粗魯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尊重豆豆的方式。如果錯不在豆豆,那麼這種委屈和打擊會讓豆豆認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會沮喪會發火,也會對爸爸的信任大打折扣。要提醒父母的是,當眾訓斥性格內向的幼兒比對性格外向的幼兒傷害大。性格外向的幼兒被訓斥了,他們會鬧鬧情緒,發發脾氣。性格內向的幼兒被訓斥了,一般不會激烈地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但會把這種傷害埋在心裡,自己生悶氣,表面上看來很平靜,卻在平靜背後隱藏著大問題。這些沮喪、無助感堆積起來,慢慢地,他們的自尊心會降低,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變得退縮、孤僻,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該做的: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先安撫有明顯受傷害的一方,比如上面場景中的衝衝。然後再理智平靜地詢問豆豆究竟發生了什麼爭執,初步判斷雙方誰對誰錯或者各自的對與錯。如果豆豆在這個事件中真的是過錯方,那也應該給豆豆講道理,讓他認識到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傷害了別的小朋友,所以應該向對方道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一方面可以非常好地處理好小朋友之間的交往衝突,也可以間接地讓寶寶學會人際交往的重要原則,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好寶寶。不要固執地認為寶寶是聽不懂道理的。只要寶寶能聽得懂你的話,他們就能聽得懂道理,關鍵要看父母們是如何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嬰兒不懂事。但科學家發現,其實嬰兒對成年人行為的判斷力超乎尋常,他們對成年人的惡劣行為也深惡痛絕。

能區分好人和壞人

美國耶魯大學專家們為了印證嬰兒的“知人之明”,向兩組分別為6個月和10個月大的嬰兒演示一個“木偶表演”,他們用3個不同形狀的木偶扮演3個角色:試圖登山的“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幫助者”和代表“壞人”的“阻礙者”。“幫助者”協助“攀登者”爬上山,而“阻礙者”則將“攀登者”推下山。

隨後,研究人員將“幫助者”和“阻礙者”的木偶放在一起,讓嬰兒挑選,結果16名10個月大的寶寶中,有14個更喜歡“幫助者”,12名6個月大的寶寶選擇的則全是“好人”。這表明嬰兒們對“樂於助人”的“幫助者”更有好感。

能判斷成人表情

嬰兒的判斷力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的神經能感受到許多成人無法察覺的東西。半歲大的嬰兒能區分2張猴子臉的不同點,而成人則無法看出來。

多年來對嬰兒的研究還表明,嬰兒能夠判斷成人的臉部表情。將畢卡索畫像裡的眼睛和鼻子交換位置後放到嬰兒面前,嬰兒會把臉轉過去,但如果把真實的畢卡索畫像放到他面前時,他馬上就被迷住了。

一出生就有同情心

嬰兒還有著複雜的情感,他們也會妒忌和富有同情感。

美國德克薩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哈特為瞭解嬰兒的思維方式,將半歲大的女孩維多麗亞和母親切麗請到實驗室。哈特將一個和維多麗亞差不多大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寵愛”這個“嬰兒”。看到自己“失寵”,維多麗亞先是沖著母親笑,發現母親不理她之後,她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不看她,維多麗亞這時忽然大哭起來,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嬰兒從出生就富有同情心,能與其他人的情緒形成共鳴。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霍夫曼將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兩人都會大哭起來。但到半歲時,他們通常就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會沖著哭泣的小夥伴做鬼臉。

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裡來個客人,他一定拽著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裡,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下水道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著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裡的漩渦沖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著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並因此產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稚園就可能對幼稚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稚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周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裡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裡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稚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裡,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小動物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很不高興地看著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著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裡鑽。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碟,讓他通過這些瞭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著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恐懼事件8:黑暗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著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並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裡,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著,這樣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為什麼都看不見,隨著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像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像,並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員警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遊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遊戲等等,讓寶貝在遊戲中驅除對黑暗的恐懼。

“面子”問題,對成年人來說是關乎自尊的大事,不可等閒視之。然而,愛面子的大人們在維護自己的“面子”時,卻往往會忽略寶寶的“面子”,甚至傷了寶寶的“面子”。

很多時候,做父母的會忘記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寶寶雖然只有兩三歲,但是他們同樣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對於“面子”問題其實也和我們成人一樣在乎而且毫不含糊。如果父母的做法、言語和態度讓寶寶丟了“面子”,他們會感到難堪、羞恥和氣憤,甚至無法忍受,並因此表現出不高興、生氣哭鬧、對父母不理睬甚至對著乾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和反抗。所以,爸爸媽媽應該特別注意保護寶寶的“面子”,不可以忽略對寶寶說話的態度和做事的方式,因為這正是呵護寶寶自尊,使其不受傷害,性格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

場景一“你太笨了!”

然然活潑聰明,剛滿三歲就會數數、畫畫,還會唱一些簡單的英文歌呢!在幼稚園裡然然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但這些似乎都達不到然然媽媽的高要求。然然媽媽經常忽視然然的優點和長處。卻總是盯著然然的缺點,比如批評然然認字認得不夠多,認為然然反應太慢等等。有一次,然然媽媽聽說一些有名的幼稚園都在教寶寶珠心算,就買回相關資料研讀,計畫教會然然珠心算。但是然然的興趣不大,自然接受不了。然然媽媽欲速則不達,失望的情緒瞬間爆發,沖著然然喊道:“你真是太笨了!”頓時,然然委屈的淚水洶湧而下。接下來的幾天裡,然然對媽媽總是愛理不理,有時候還故意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惹媽媽生氣……

父母該知道的:“你真笨!”“你真沒用!”這類話語會深深地傷害寶寶的自尊心,並打擊他的自信心。有很多父母都未能改變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即認為寶寶是自己的衍生物,是私有“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在內心深處是不能平等對待寶寶的。於是在寶寶還小的時候,他們不會認為寶寶也擁有獨立的人格,有需要被尊重和呵護的尊嚴。而事實上,一旦忽視了這點,不僅對寶寶的人格發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嚴重的還會讓寶寶長大後變得缺乏自信,影響到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破壞寶寶對家長的信任和尊重。

父母該做的:首先,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面子”問題要有非常清醒而正確的認識:寶寶的“面子”問題其實就是寶寶的人格尊嚴問題。所以在單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爸媽們也要盡可能地表現出尊重寶寶的姿態,比如認真傾聽寶寶的話,尊重寶寶的選擇,客觀地評價寶寶的能力,允許寶寶說“不會”等。寶寶還小,自然有很多事情是力所不能及的。即使爸媽們沒意識到這一切,但還是得明白,假如一時疏忽說出了傷害寶寶自尊的話,那就必須把話收回來,向寶寶道歉,強調說自己不是這樣想的,你為他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如果需要,甚至可以開個玩笑向寶寶解釋說:“火車也可能出軌。”寶寶的自尊心猶如珍貴的花瓶,不小心可能會碰壞,有時可能會打碎,但是在每次“事故”後,都要毫不遲疑地去修復,尤其是要避免他受到反復的衝擊。

場景二“我的寶寶比你家的差遠了!”

洋洋這幾天早晨去上幼稚園前都一反常態地哭鬧著不肯讓媽媽送,而要求爸爸送他去幼稚園,還鄭重其事地要求爸爸下班後去幼稚園接他。“我就是不要媽媽送我去幼稚園,也不要她來接我!”這讓一直負責接送洋洋的媽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前幾天洋洋媽媽去幼稚園接洋洋時,遇到同事也來接女兒,於是兩位大人在幼稚園門前攀談起來。談到幼稚園新設的雙語課程時,洋洋媽媽得知同事的女兒很快學會了簡單的英語會話而且能記住大部分學過的英語單詞,眼中立刻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隨即便發出恨鐵不成鋼的歎息:“還是你女兒聰明,我家洋洋差遠了……”當洋洋媽媽正滔滔不絕地向同事訴說洋洋不堪的英語水準時,她沒有看到洋洋難堪的表情和羞憤的眼神……

父母該知道的:愛比較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爸媽們想讓自己的寶寶成長為一個自信而且心靈健康的寶寶,那麼就要注意別在其他寶寶和成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寶寶。15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客觀地認識自己,他開始懂得他人對自己會有一定的看法,並用一些標準來評價自己,如果對自己評價很高,那麼寶寶的自尊水準也很高。從長期發展來看,自尊水準高的兒童對自己的判斷更有信心,在幼稚園和小學更受老師和同學的歡迎,能更積極地適應新的環境、參加團體活動或參與帶有競賽性質的活動。而爸爸媽媽在公眾場合如在其他小朋友、其他家長或老師面前貶低寶寶,寶寶不但自尊心會受挫,也會從根本上懷疑自己的能力,來自寶寶心中有權威的成年人的羞辱,會給寶寶留下很深的傷害。因此寶寶能夠承受小夥伴的羞辱,但很難承受老師或父母的羞辱。這兩種羞辱的分量是不同的,代表著不同的暗示和不同的評判。在寶寶心裡,父母的評價是最重要的資訊之一。長期處於這種自我肯定受挫環境的寶寶很難成長為一個真正自信的寶寶。

父母該做的:如果真要比較,爸爸媽媽就要多對寶寶進行縱向比較,即將寶寶的今天與昨天比較,發現並肯定寶寶的每一個進步,哪怕進步只有一丁點,它都會給寶寶帶來驚喜和鼓勵。如果寶寶在幼稚園裡接受英語能力較弱,爸爸媽媽罵他笨,在別人面前說寶寶差,這是對寶寶做出了人身攻擊,貶低他的能力也是精神上的虐待。相對而言,如果父母對寶寶說:“你在幼稚園上雙語課時沒有很認真,所以沒有學好。”這是針對寶寶的行為做出分析,可以避免寶寶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改為從方法上尋找原因。

場景三“在外面你也這麼調皮搗蛋不老實,該揍!”

兩歲的豆豆活潑淘氣,小小年紀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凡事總要自己拿主意,在家裡爸爸媽媽都依著他。這天,豆豆跟爸爸媽媽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寶寶衝衝也兩歲,兩個小朋友很快就玩在了一起。看到寶寶們玩得開心,大人們也放心地談自己的事。可是沒過多久,衝衝的小房間裡傳來爭吵聲,聲音越來越大,緊接著爆發出哭聲。三個大人一起沖到小房間,被弄哭的竟然是衝衝。這還了得!爸爸當著朋友和衝衝的面大聲訓斥豆豆。回家的路上,任媽媽怎麼逗,豆豆就是不說話。回到家裡,豆豆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還把過生日時爸爸送的變形金剛扔得遠遠的……

父母該知道的:從9個月開始,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穩定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寶寶開始有了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在豆豆和衝衝交往的小糾紛中,當衝衝出現哭鬧時,豆豆爸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就怒斥豆豆,這是粗魯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尊重豆豆的方式。如果錯不在豆豆,那麼這種委屈和打擊會讓豆豆認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會沮喪會發火,也會對爸爸的信任大打折扣。要提醒父母的是,當眾訓斥性格內向的幼兒比對性格外向的幼兒傷害大。性格外向的幼兒被訓斥了,他們會鬧鬧情緒,發發脾氣。性格內向的幼兒被訓斥了,一般不會激烈地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但會把這種傷害埋在心裡,自己生悶氣,表面上看來很平靜,卻在平靜背後隱藏著大問題。這些沮喪、無助感堆積起來,慢慢地,他們的自尊心會降低,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變得退縮、孤僻,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該做的: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先安撫有明顯受傷害的一方,比如上面場景中的衝衝。然後再理智平靜地詢問豆豆究竟發生了什麼爭執,初步判斷雙方誰對誰錯或者各自的對與錯。如果豆豆在這個事件中真的是過錯方,那也應該給豆豆講道理,讓他認識到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傷害了別的小朋友,所以應該向對方道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一方面可以非常好地處理好小朋友之間的交往衝突,也可以間接地讓寶寶學會人際交往的重要原則,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好寶寶。不要固執地認為寶寶是聽不懂道理的。只要寶寶能聽得懂你的話,他們就能聽得懂道理,關鍵要看父母們是如何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嬰兒不懂事。但科學家發現,其實嬰兒對成年人行為的判斷力超乎尋常,他們對成年人的惡劣行為也深惡痛絕。

能區分好人和壞人

美國耶魯大學專家們為了印證嬰兒的“知人之明”,向兩組分別為6個月和10個月大的嬰兒演示一個“木偶表演”,他們用3個不同形狀的木偶扮演3個角色:試圖登山的“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幫助者”和代表“壞人”的“阻礙者”。“幫助者”協助“攀登者”爬上山,而“阻礙者”則將“攀登者”推下山。

隨後,研究人員將“幫助者”和“阻礙者”的木偶放在一起,讓嬰兒挑選,結果16名10個月大的寶寶中,有14個更喜歡“幫助者”,12名6個月大的寶寶選擇的則全是“好人”。這表明嬰兒們對“樂於助人”的“幫助者”更有好感。

能判斷成人表情

嬰兒的判斷力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的神經能感受到許多成人無法察覺的東西。半歲大的嬰兒能區分2張猴子臉的不同點,而成人則無法看出來。

多年來對嬰兒的研究還表明,嬰兒能夠判斷成人的臉部表情。將畢卡索畫像裡的眼睛和鼻子交換位置後放到嬰兒面前,嬰兒會把臉轉過去,但如果把真實的畢卡索畫像放到他面前時,他馬上就被迷住了。

一出生就有同情心

嬰兒還有著複雜的情感,他們也會妒忌和富有同情感。

美國德克薩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哈特為瞭解嬰兒的思維方式,將半歲大的女孩維多麗亞和母親切麗請到實驗室。哈特將一個和維多麗亞差不多大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寵愛”這個“嬰兒”。看到自己“失寵”,維多麗亞先是沖著母親笑,發現母親不理她之後,她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不看她,維多麗亞這時忽然大哭起來,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嬰兒從出生就富有同情心,能與其他人的情緒形成共鳴。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霍夫曼將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兩人都會大哭起來。但到半歲時,他們通常就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會沖著哭泣的小夥伴做鬼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