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 parotitis)與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屬於副粘液病毒, 系核糖核酸(RNA)型, 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離得, 並成功地感染猴及“志願者”。 病毒直徑約為85~300nm, 平均140nm。 對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 1%來蘇、乙醇、0.2%福馬林等可於2~5min內將其滅活, 暴露於紫外線下迅速死亡, 在4℃時其活力可保持2個月, 37℃時可保存24h, 加熱至55~60℃時經10~20分鐘即失去活力。 -65℃可存活數月至數年。 該病毒只有人類中發現, 但可在猴、雞胚羊膜和各種人和猴的組織培養中增殖。 猴對本病最易感。 該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
於病程早期, 可自唾液、血液、腦脊液、尿或甲狀腺等分離出腮腺炎病毒。 本病毒很少變異, 各毒株間的抗原性均甚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