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支氣管炎的主要表現 兒童支氣管炎推薦中醫藥方

急性支氣管炎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後, 或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一種臨床表現, 氣管常同時受累, 故可稱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臨床上以發熱、咳嗽、肺部可變的幹、濕性囉音及呼吸音改變為主要表現, 嬰幼兒多見, 且症狀較重, 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支氣管炎的症狀。

小兒支氣管炎的症狀是什麼

(1)一般症狀:起病可急可緩, 輕者全身症狀較少, 無明顯病容, 無熱或低熱, 體溫38℃左右, 伴疲倦不適等。 重者全身症狀明顯, 可表現為中等發熱或高熱, 一般持續2-4日, 伴精神不振、睡眠不安、食欲減退, 亦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以嬰幼兒為多。

(2)呼吸系統症狀:以咳啄為主, 病初多為刺激性乾咳, 常於晨間、活動或興奮時加重, 偶可有百口咳樣陣咳。 以後隨支氣管分泌物的增加, 痰量也逐漸增多, 咳嗽較頻繁, 咳時有痰。 當呼吸道痰液積聚過多時, 可山現痰鳴。

鑒別小兒支氣管炎的方法介紹

鑒別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支氣管炎病情較輕者, 須與上呼吸道感染作鑒別。 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體征: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 乏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 兒童可訴頭痛、腹痛、咽部不適; 咽部充血 , 有時扁桃體充血、腫大 , 頸淋巴結可腫大並壓痛 , 肺部聽診多正常。

鑒別疾病二:支氣管異物。 當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時, 其呼吸道症狀與急性氣管炎相似,

應注意詢問有無呼吸道異物吸入史, 經治療後, 療效不好, 遷延不愈, 反復發作。 胸部x線檢查表現有肺不張、肺氣腫等梗阻現象。

鑒別疾病三:小兒結核病。 小兒支氣管炎需要與肺門支氣管淋巴結結核相鑒別, 根據結核接觸史, 結核菌素試驗及胸部x線檢查可以鑒別。

鑒別疾病四: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6個月以下嬰兒, 有明顯的急性發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難。 體溫不高, 喘憋發作時肺部羅音不明顯, 緩解後可聽到細濕羅音。

鑒別疾病五: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支氣管炎的併發症之一, 支氣管肺炎患兒的症狀較重, 胸片可以鑒別。

中醫認為,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可分為風寒、風熱、燥熱三種類型,

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 可輔以不同的食療方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常用的食療方如下:

風寒型急支:風寒型急支主要是由風寒犯肺引起的, 常繼發於感冒之後。 一般出現的時候仍可有輕度發熱、怕冷、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患兒往往新起痰液稀薄, 舌苔薄白脈浮。 在治療的時候應以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為主。

食療方:甜杏仁粥糊。 杏仁15g, 去皮尖水研濾汁, 加入白米50g, 煮粥食用。 或將杏仁與米共用石磨研成粉狀, 研碎過程中不斷加入小量水, 煮沸時加白糖即成為杏仁糊。 本方適用風寒型支氣管炎, 特別是有胸悶、氣喘或便秘者陰虛咳嗽、大便溏稀者忌服。

風熱型急支:這種急支患兒常常會出現咳嗽痰稠、咽部疼痛發熱、有較高舌苔薄黃,

脈浮, 數本病為風熱犯肺, 故藥膳宜用疏風清熱、辛涼解表、清肺止咳之品。

食療方:蜜糖銀花露。 銀花30g加水500ml, 煎汁去渣冷卻後加蜜糖30g, 調勻分3次服用。 本方對風熱型急支氣管炎頗適用, 對預防流感治療咳嗽亦應有一定療效。

燥熱型急支:燥熱型急支患兒多乾咳無痰, 或痰少而粘稠不易咳出, 口乾舌燥, 苔黃薄而幹, 大便乾燥、小便黃, 此乃肺燥熱而傷津, 故治宜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之品。

食療方:杏梨糖水。 苦杏仁10g, 除去皮尖打碎;另取大鴨梨1個, 除去核切成薄片, 兩者混合加水碗半同煮, 待鴨梨熟後加冰糖至可口飲用。 本方頗適用燥熱型急支, 氣管炎風寒咳嗽者不宜用本方。

兒童支氣管炎推薦中醫藥方

方1桔梗半夏治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

【配方】桔梗、半夏、五味子、桂枝各9克, 生麻黃, 細辛各3克, 生石膏30克。

【制用法】每日1劑, 水煎濃縮後, 一歲以下分5次服;一歲以上分3~4次服。

【功效】宣肺散寒, 清熱化痰。 主治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

方2麻黃杏仁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配方】麻黃、紫蘇子、杏仁、桑白皮、橘紅、茯苓各3克, 甘草1.5克, 生薑1片, 大棗1枚。

【制用法】將上藥水煎, 每日1劑, 分4—6次服完。 2歲以下者麻黃用量減半。 一般可連續服用3~4劑。

【功效】主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方3僵蠶車前草治小兒毛細支氣管炎

【配方】僵蠶、車前草、魚腥草各10克, 沉香粉2克(沖服)。

【制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4~6次服, 重症日2劑。

【功效】主治小兒毛細支氣管炎。

方4白芥子桔梗治小兒支氣管炎

【配方】白芥子、桔梗各4克, 蘇子、萊菔子、荊芥、紫菀、百部、白前、橘紅各6克, 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5劑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停藥觀察。

【功效】理肺降逆,清瀉伏熱,止咳化痰。

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5劑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停藥觀察。

【功效】理肺降逆,清瀉伏熱,止咳化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