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音性耳聾

大家知道什麼是感音性耳聾, 我們從名字可以看出感音性耳聾是一種耳部疾病, 大家知道感音性耳聾的症狀是什麼嗎?感音性耳聾的病因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感音性耳聾, 告訴大家中醫治療感音性耳聾的方法。

感音性耳聾, 是指聽覺障礙或聽力減退的一種疾病。 多由於先天或後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蝸、聽神經和聽中樞的病變, 使傳入內耳的聲波不能感受而致, 尤其是暴聾者, 病勢急驟, 可于片刻內達全聾, 病變亦往往為不可逆性。 近年來患病率似有上升趨勢, 因此, 如何積極尋找致聾原因以防止耳聾發生,

及時有效地控制耳聾病變的發展;希冀保存較佳聽力, 仍是目前耳科學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耳聾之病名最早見於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 在《黃帝內經》中亦多有論述, 並已把耳聾之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 還提及多種耳聾的針刺辨治。 嗣後, 歷代醫家多有發揮。 在病因上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認為耳聾雖有外感、內傷之別, 但無不與腎虛有關, 指出無論何因, 皆“損傷腎藏而精脫”。

宋代嚴用和在《濟生方·耳論治》中補充了七情所傷之因。 金元之後, 認識更趨深入。 如朱丹溪從“熱”立論, 張景嶽則以“閉”立論, 把耳聾分為火閉、氣閉、邪閉、竅閉、虛閉五種。 從不同角度闡述和補充了耳聾的脈因證治。

在治療上, 歷代醫家根據各自臨床經驗, 用方遣藥有所側重。 如徐春甫從“虛”論治, 喻昌主從“痰”論治, 王清任則多從“瘀”論治, 從而豐富了耳聾的病因病機學說及辨證論治內容, 延至今日, 仍具有較大的臨床借鑒意義。

近代中醫治療耳聾首先發端於針灸, 早在1927年就有這方面的文章發表, 並於5o年代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 曾兩次掀起以針灸為主治療耳聾病的熱潮。 自70年代以來, 中醫中藥治療耳聾亦取得可喜進展, 在繼承古代傳統經驗的基礎上, 結合現代發病特點, 對病因病機, 治法方藥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耳聾中醫病因病機學說。

在治法上亦趨向系統化, 有補腎法、解毒法、化瘀開竅法等。

目前的辨證分型, 雖未達到統一, 但已漸趨向集中。 在臨床實踐中, 醫家們體會到耳聾為難治之病, 非一方一法而能獲效, 當運用傳統醫學中諸多療法, 如針灸、氣功、按摩、單方驗方、食療等法綜合施治, 特別是針灸療法, 在耳聾的治療中有著獨特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在機理研究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動物實驗證實了醛固酮是聯繫“腎”與耳之間的一種物質基礎。 通過測定, 發現患者的血清鐵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以腎虛者更為明顯, 從而為臨床從腎論治及重用含鐵量很高的磁石提供了理論依據。 同時發現六味地黃丸具有調節內耳感受器細胞的自身代謝, 增強內耳的防禦能力, 可防止鏈黴素對“腎”與“耳”的損害。

其次, 針灸治療耳聾機制探討也發現, 可能是通過內耳血管滲透性的增強, 改善聽覺末梢營養, 使未完全損害部分得以恢復。

分型治療

(1)外邪侵襲

治法:祛風散熱, 疏利竅絡。

處方:連翹9克, 銀花9克, 桔梗4.5克, 薄荷4.5克, 荊芥穗5克, 牛蒡子9克, 蟬衣4克, 蔓荊子6克, 生甘草3克。

加減:若熱甚口渴可酌加知母、石膏;惡寒較甚可酌加麻黃、桂枝;咽喉紅腫可加馬勃、玄參;若咳嗽甚可加杏仁、百部;小便短赤加木通、車前子。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此型耳聾17只耳, 痊癒4只耳, 顯效5只耳, 進步2只耳, 無效6只耳, 總有效率為64.7%。

常用成方: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湯、劑防敗毒散等。

(2)肝膽鬱火

治法:疏肝利膽, 清火利竅。

處方:柴胡6克, 枳殼9克, 龍膽草6克,

黃芩9克, 澤瀉9克, 梔子4克, 木通9克, 當歸12克, 生地黃12克, 白芍9克, 甘草3克。

加減:肝氣鬱結較甚, 曖氣頻作, 酌加玫瑰花、制香附;夜寐不安加秣茯神、夜交藤;目赤腫痛可酌加杭菊、青葙子;大便秘結可酌加生軍。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7例患者, 痊癒9例, 顯效6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88.2%。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散、逍遙散、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等。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中醫治療感音性耳聾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介紹, 大家對於感音性耳聾應該更加瞭解了吧, 中醫治療感音性耳聾的方法有許多, 我們可以利用中醫治療疾病, 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