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化性潰瘍的疾病查詢

病因

近年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 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環節。 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

臨床表現

1.消化性潰瘍疼痛特點

(1)長期性由於潰瘍發生後可自行癒合, 但每於癒合後又好復發, 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復發作的特點。 整個病程平均6~7年, 有的可長達一、二十年, 甚至更長。

(2)週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復週期性發作, 乃為此種潰瘍的特徵之一,

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 中上腹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幾周或更長, 繼以較長時間的緩解。 全年都可發作, 但以春、秋季節發作者多見。

(3)節律性潰瘍疼痛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 在一天中, 裝晨3點至早餐的一段時間, 胃酸分泌最低, 故在此時間內很少發生疼痛。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間發生, 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或服制酸藥物後緩解。 一部分十二指腸潰瘍病人, 由於夜間的胃酸較高, 尤其在睡前曾進餐者, 可發生半夜疼痛。 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 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 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 直至下餐進食後再複出現上述節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出現於中上腹部,

或在臍上方, 或在臍上方偏右處;胃潰瘍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 但稍偏高處, 或在劍突下和劍突下偏左處。 疼痛範圍約數釐米直徑大小。 因為空腔內臟的疼痛在體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確切, 所以, 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準確反映潰瘍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質多呈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痛, 一般較輕而能耐受, 持續性劇痛提示潰瘍穿透或穿孔。

(6)影響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藥物影響、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休息、進食、服制酸藥、以手按壓疼痛部位、嘔吐等方法而減輕或緩解。

2.消化性潰瘍其他症狀與體征

(1)其他症狀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 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

食欲多保持正常, 但偶可因食後疼痛發作而懼食, 以致體重減輕。 全身症狀可有失眠等神經官能症的表現, 或有緩脈、多汗等植物神經系統不平衡的症狀。

(2)體征潰瘍發作期, 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壓痛, 程度不重, 其壓痛部位多與潰瘍的位置基本相符。

檢查

1.內鏡檢查

不論選用纖維胃鏡或電子胃鏡, 均作為確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方法。 在內鏡直視下, 消化性潰瘍通常呈圓形、橢圓形或線形, 邊緣銳利, 基本光滑, 為灰白色或灰黃色苔膜所覆蓋, 周圍黏膜充血、水腫, 略隆起。

2.X線鋇餐檢查

消化性潰瘍的主要X線下像是壁龕或龕影, 指鋇懸液填充潰瘍的凹陷部分所造成。 在正面觀, 龕影呈圓形或橢圓形, 邊緣整齊。

因潰瘍周圍的炎性水腫而形成環形透亮區。

3.HP感染的檢測

HP感染的檢測方法大致分為直接從胃黏膜組織中檢查HP, 包括細菌培養、組織塗片或切片染色鏡檢細菌;用尿素酶試驗、呼吸試驗、胃液尿素氮檢測等方法測定胃內尿素酶的活性;血清學檢查抗HP抗體;應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技術測定HP-DNA。 細菌培養是診斷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4.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礎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別為2.5和1.3mmol/h, (0~6mmol/h), 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BAO平均分別為5.0和3.0mmol/h。 當BAO>10mmol/h, 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 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後, 最大酸排出量(MAO), 十二指腸潰瘍者常超過40mmol/h。 由於各種胃病的胃液分析結果, 胃酸幅度與正常人有重疊, 對潰瘍病的診斷僅作參考。

診斷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主要依靠急診內鏡檢查,

其特徵是潰瘍多發生於高位胃體, 呈多發性淺表性不規則的潰瘍, 直徑在0.5~1.0cm, 甚至更大。 潰瘍癒合後不留瘢痕。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消化性潰瘍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 生活中消化性潰瘍這類型的疾病並不常見, 但是對於消化性潰瘍這類型的疾病我們要及早治療, 避免病情加重。 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