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肝炎的治療

病因病機

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機為肝的陰陽失調。 肝臟體陰而用陽, 以陰為體, 以陽為用。 病態時多為陽常有余, 陰常不足。 肝炎患者肝的陽盛表現為肝臟氣郁氣盛, 由於氣鬱而化火(熱), 氣盛而導致肝氣本身的鬱結。 肝氣橫逆犯脾, 可致脾失健運而生濕濁, 亦可致損而見脾胃氣虛。 氣鬱過久可致血瘀形成, 進而可演化為瘀結熱生或者瘀阻血溢。

小兒臟腑嬌嫩, 形氣未充, 一旦外感時邪, 鬱而不能外達, 則久而化熱;或飲食不節, 脾胃受傷, 運化失常, 濕濁內生。 濕熱薰蒸於肝膽, 膽熱則膽汁外溢, 淫於肌膚, 發為黃疸。

其病有濕熱發黃、火逆發黃、瘀血發黃之分;亦有濕熱交蒸、陽明熱盛、膀胱為邪熱所擾發黃;或熱重於濕、濕重於熱;亦有久病遷延, 或大病之後脾陽不振, 運化失權, 濕邪從寒化為“陰黃”之說。 總之, 以臨床所見濕熱實邪閉鬱脾胃氣機, 邪熱傷血, 瘀結血分, 肝膽失其疏泄, 三焦氣化受阻, 血不得行, 膽汁外溢而致“陽黃”者居多。

小兒肝炎, 脅脘疼痛非為少見。 脅部為肝膽臟腑所居, 肝經所布。 故凡脅痛, 皆為肝膽受病。 其中肝膽火熱、肝氣鬱結、肝陰虛損、肝血瘀阻、肝血不足, 均可造成脅痛;而肝氣鬱結日久傷及血絡, 血瘀遂成, 氣滯血瘀互為惡性因果, 氣血凝積, 則成痞塊。

立法用藥

根據仲景治療黃疸的觀點, 筆者認為, 濕熱閉鬱脾胃氣機,

邪熱鬱結血分, 導致濕熱發黃者多, 故發黃與邪熱傷血直接有關。 雖有脾胃氣虛為本, 但邪實致病造成濕熱內蘊、氣滯血瘀發黃為標則更為主要。 邪不去則正不復, 故筆者常採用清熱利濕解毒、調氣活血化瘀之藥以退黃。

基本方藥組成:青黛5克, 紫草12克, 貫眾10克, 寒水石10克, 焦山楂10克, 乳香6克, 茜草10克, 木瓜10克, 綠茶10克。 此方有清熱解毒, 活血行瘀, 運濕退黃, 調和氣血, 消積止痛之功用, 用治小兒黃疸性肝炎、非黃疸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等。 在近20年中, 筆者應用本方加減治療200餘例肝炎患兒, 其中包括黃疽型肝炎、無黃疸型肝炎, 發現本方對退黃、降轉氨酶、降濁降絮均有良好的療效。 一般黃疸型及無黃疸型肝炎服藥1個月後, 肝功能可恢復正常。

乙型肝炎約需服藥2~3個月, 可促使部分患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轉陰。

方中紫草、乳香、焦山楂入血分, 涼血活血化瘀, 主以清血分瘀熱;血中瘀熱得清, 脾胃氣機得暢, 則濕熱之邪得除。 紫草味甘、鹹, 性寒, 專入血分, 功擅涼血解毒, 血熱瘀結, 則可活血化瘀, 《本草經書》中稱本品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焦山楂消食積, 散瘀滯, 善入血分, 功能化瘀開鬱行結, 其性平和, 化瘀血而不傷新血, 開鬱氣而不傷正氣。 乳香行氣活血而不傷血, 氣血互相通和, 故亦有生血之功, 血行暢通, 瘀結祛除, 解除阻塞, 疏通膽道, 為除黃疸、縮肝大之主藥。 青黛、寒水石清熱解毒, 且有利濕退黃之功, 配以貫眾則濕熱毒邪易除;加木瓜則寒鹹之品中佐以酸溫以和胃化濕。

綠茶微苦、涼, 主治肝膽濕熱, 利水退黃, 對降轉氨酶有卓效。 全方以活血化瘀為主, 輔以清熱解毒, 正符合《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守病機, 各司其屬, 有者求之, 無者求之, 盛者責之, 虛者責之, 必先五勝, 疏其氣血, 令其調達, 而致和平”之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