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癇病因病機

《普濟方·熱癇》中記載:熱癇者, 由血氣不和, 內有積熱之所致也。 凡小兒骨體輕軟, 腸胃細微, 易為傷動。 若乳食不常, 臟腑壅滯, 溫搐生熱, 不得宣通, 熱極甚者則發癇也。 又心神多不寧, 將養過溫, 內生邪熱多, 所以驚甚者變成諸癇。 強調說明由小兒本身“血氣不和”、“腸胃細微”、“心神多不寧”, 加之護理不當, 乳食失常, 將養過溫, 而生內熱。 熱甚可以生癇, 熱甚可以生驚, 驚甚也生癇。 另外外感時疫溫毒, 內蘊臟腑經絡, 久失清解也可導致熱癇。

熱癇的特點

1、有明顯可查的時疫毒感染史, 並發生過抽搐。

2、發作前有外感因素或內熱熾盛的表現,

如大便幹結、五心煩熱、口舌生瘡。

3、伴隨症狀:口渴欲飲, 煩躁不安, 便幹尿赤, 睡眠不安, 頭目眩暈, 鼻齒出血。

4、脈舌表現:脈或數或弦或滑, 或兼而有之, 舌質紅絳, 舌苔黃或黑幹。

熱癇的證型分類

1、痰與熱結

臨床表現:面紅耳赤, 身熱氣粗,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兩目直視, 口吐涎沫, 四肢抽搐, 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 時作時止, 神疲乏力。 平素兼見心煩失眠, 急躁易怒, 咳嗽不爽, 口渴欲飲, 大便乾燥, 小便黃,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豁痰, 平肝熄風。

《巢氏病源》有“風癇、驚癇、食癇”之名, 後世醫家因之, 見其發作突然, 眼翻肢搐, 故多從風立論。 癇發之際, “風”症雖重, 然片刻即退, 未治其風而風已息息, 與乙腦、破傷風等病搐搦持續者有別。

而心煩夢擾、夜啼、驚悸、筋骨酸疼、目中冒火、口苦、痰多、納差、胸脘痞悶等痰熱內鬱之症, 雖醒後仍長期存在, 且脈多滑數, 舌赤苔黃, 故謂痰與熱乃此病之本。 有個別幼兒, 因受驚而發病, 或感受外邪發熱, 或傷於飲食, 皆能誘發, 均屬其誘因。

2、膽火旺者

臨床表現:平素懊惱心煩, 夜寐不安, 遇事則急躁, 獨處則鬱鬱不樂, 時作太息, 口苦咽幹, 溺赤例實, 脈弦大而數, 舌邊尖紅, 苔薄微黃。

膽火盛證見兩眼發直, 口吐白沫, 肢體抽動, 平時性情急躁, 脈弦滑。 治法:平肝熄風。

3、痰熱內蘊, 腑氣不通

臨床上常常見到癲癇患者, 有痰熱內蘊伴有腑氣不通之症。 病人每見心煩寐差, 面紅溲黃, 大便不爽或秘結, 面部可見兩顴、鼻部有紅色隱疹。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此宜瀉熱降濁、通腑利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