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不可輕視的孕期危機妊娠高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但是, 懷孕也可能引起高血壓, 而且還會提高懷孕、生產時的風險。

根據統計, 大約有百分之十的女性會因為懷孕出現高血壓的症狀, 尤其是在懷孕後期。 一旦准媽媽罹患了孕期高血壓, 不但在生產前後出現併發症以及死亡的比例將高於一般孕婦許多, 而且還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 甚至出現死胎的問題。 因此, 即使近幾年來隨著產檢的普及與醫療的進步, 使得孕期高血壓發生率已經大幅下降, 但是對於孕期高血壓所可能引發的懷孕危機, 准媽媽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一般說來, 孕期高血壓可分成三種類型, 包括: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慢性高血壓、多度高血壓, 以下將根據其成因、症狀以及因應方式分別介紹:

妊娠毒血症的危險性

妊娠毒血症又稱為子癲前症, 通常發生在懷孕二十四週後, 是孕期高血壓中最危險的一種。 對準媽媽來說, 子癲前症會導致痙攣、腦出血、肺水腫、肝出血及腎衰竭等併發症, 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對胎兒來說, 則會造成生長遲滯、血氧不足、酸血症、早產及胎盤過早剝落等問題, 嚴重時也會影響到胎兒的生命安全

子癲前症的早期症狀, 包括:高血壓、尿蛋白、頭痛、噁心與嘔吐、視力模糊、腹痛、全身抽動、體重過重以及雙腿、腳踝與手指浮腫等。 若是准媽媽只是單獨出現尿蛋白或水腫的狀況,

並不表示已經罹患子癲前症;但如果准媽媽是罹患子癲前症的高危險群(有家族遺傳傾向、高血壓或腎臟問題、初次懷孕、多胞胎、年紀太輕或太大等狀況), 就必須更密切注意血壓的變化以及其他早期症狀。

要是准媽媽罹患了輕度的子癲前症, 並不需住院, 只要多休息、注意飲食, 經常量血壓、檢查尿液即可, 如果有需要的話, 再依照醫師指示服藥。 但如果准媽媽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的狀況, 或是胎動次數突然明顯減少, 就必須馬上住院觀察, 避免病情惡化。 要是子癲前症的病情仍持續惡化或血壓持續升高, 此時唯有讓胎兒儘早離開母體, 才能確保母子的安全, 因此醫師會立即決定催生或引產。

慢性高血壓出現在懷孕前期

慢性高血壓的發生率約占懷孕總數的百分之一至五, 通常發生在懷孕二十周之前。 一般來說, 年紀較大或體重過重的孕婦, 比較容易罹患慢性高血壓;而原本就是慢性高血壓患者的孕婦, 懷孕後更要特別注意高血壓的問題。

一旦准媽媽罹患了慢性高血壓, 會因為胎盤功能不佳, 導致胎盤過早剝落而引發胎兒早產;還可能因血管收縮, 使得胎兒營養不足而發育遲緩;此外, 罹患慢性高血壓的准媽媽, 到了懷孕後期, 罹患妊娠毒血症的機率要比一般孕婦來得高。

因此, 如果准媽媽為重度慢性高血壓的患者(心舒血壓在一百一十毫米水銀柱以上者), 必須由醫師選擇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

在懷孕期間持續藥物治療, 才能確保自己與胎兒的健康;至於罹患輕度高血壓的准媽媽(心舒血壓在九十至一百一十毫米水銀柱間), 則可以在醫師同意之下, 通過飲食和運動的方式來控制血壓。

不要輕忽過渡性高血壓

所謂過渡性高血壓, 是指懷孕期間只出現血壓升高的過渡現象, 通常發生在懷孕二十周之後。 一般而言, 罹患過渡性高血壓的准媽媽產後會自然痊癒, 所以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其他類型的孕期高血壓, 初期也可能只出現血壓升高的症狀, 如果被誤判為過渡性高血壓, 反而會忽略潛在的危險性。 因此, 即使准媽媽已經被診斷為罹患過渡性高血壓, 但仍必須透過定期產檢持續監控各項可能症狀才是防範之道。

孕期高血壓防護之道

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孕期高血壓, 只要准媽媽能夠保持飲食均衡, 以避免體重過重, 並且定期接受產檢、量血壓, 就能達到最好的預防效果。 而且萬一血壓出現異常狀況時, 也能在第一時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確保自己與胎兒的生命安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