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神經衰弱患者的發病確實是由於不良暗示所引起。
例如睡眠不足會頭昏、無力,
用力過度有點心慌、氣喘,
未婚青年男子,
在一定時期內發生遺精等,
這些本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用不著擔心,
但有的人卻過分地加以關注。
也有的人從醫藥書刊上斷章取義地看到一兩句話,
或從親友中瞭解到有關致病的一知半解的知識,
就注意自己身上的某一現象,
認為自己正是得了某種病,
“對號入座”,
越體驗越像,
於是緊張起來,
產生了疾病意識,
焦慮不安。
這是受自我暗示的緣故。
既已得“病”,
總得去醫院檢查與治療,
醫生儘管查不到任何疾病的依據,
總還是免不了開張方子,
配點藥水藥片,
也總得有個交待,
什麼“稍微弱一點”、“略為偏高些”或“輕度異常”等答覆病人,
而病人則更加堅信自己是得了病。
有時病人看到醫生在為之聽心肺或測血壓時臉上掠過一刹那的疑慮神色,
或在作 B超時醫生在某一部位認真地多“超”了一下,
或病人聽到了醫生之間的一兩句談話,
如心臟可聽到輕微雜音,
或肝臟似乎可以觸及等,
都被認為是自己的這一部位有了毛病。
這是受到他人暗示的緣故。
於是尋名醫求良藥,
更要爭取作進一步檢查,
什麼腦電圖啦、 CT呀,
總之,
不借一切代價,
檢查儀器越現代化越好。
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之後,
原來的頭昏、失眠等現象更為明顯;煩惱、憂慮,
求醫心切,
文體活動興趣減少,
工作學習效率下降,
最後發展成為真正的神經衰弱。
“杯弓蛇影”的故事,
便是典型的不良暗示致病的例子。
當這不良暗示消除之後,
由其引起的病也就不藥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