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牙的時期, 礦物質鈣、磷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有了他們, 小乳牙才會長大, 並且堅硬度好。 多食用蝦仁、海帶、紫菜、蛋黃粉、牛奶和乳製品等食品可使寶寶大量補充礦物質鈣。 而多給寶寶食用肉、魚、奶、豆類、穀類以及蔬菜等食品就可以很好地補充礦物質磷。 寶寶長牙期補充什麼營養呢?小編告訴你。
1、補充適量的氟
適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堅硬度, 不受腐蝕, 不易發生齲齒。 海魚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氟元素, 可以給寶寶適量補充。
2、補充適量的蛋白質
如果要想使寶寶牙齒整齊、牙周健康, 就要給寶寶補充適量的蛋白質。
3、維生素也是好幫手
維生素A能維持全身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少了它就會使上皮細胞過度角化, 導致寶寶出牙延遲。 缺乏維生素C可造成牙齒發育不良、牙骨萎縮、牙齦容易水腫出血。 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道內鈣、磷的吸收並促使鈣、磷在牙胚上沉積鈣化,
乳牙剛冒出來的時候, 寶寶可能會因牙齦發炎而感到不舒服, 有的寶寶在此階段會特別容易哭鬧、不好帶;也有的寶寶開始長牙後會特別喜歡咬東西, 此時父母要適時提供給他安全的齧齒玩具, 以滿足他此時口腔的需要。
寶寶長牙期的三個營養誤區 媽媽要知道
很多媽媽在寶寶長牙期間出現了一些營養誤區, 這些錯誤可能會對寶寶的長牙有不利的影響。
誤區一:忽視了泥糊狀食物的添加
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在8~9月之時還沒有吃泥糊狀食物的習慣, 這一方面導致寶寶缺乏營養, 另一方面會使寶寶因為缺乏咀嚼適應的刺激而導致咀嚼功能發育延緩, 嚴重的會導致餵養困難, 從而產生語言發育遲緩、認知能力低下、智商不健全的現象。 所以我們鼓勵媽媽給4~6月份的寶寶添加泥糊狀的食物, 首要的選擇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強化的營養米粉, 同時也要保證食物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質地, 不但可以達到營養的目的, 同時也刺激了寶寶的味覺、視覺和嗅覺。
誤區二:血紅素鐵的攝入不足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咀嚼不動肉類, 選擇給寶寶提供魚類食物, 而魚類所含的鐵量不算太高, 這樣就導致血紅素鐵的攝入不足。 所以為了預防缺鐵性貧血, 除了要鼓勵母乳餵養, 6個月之後要添加肝泥\肉泥來增加血紅素鐵的攝入, 同時也要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誤區三:盲目給寶寶吃保健品
有些家長生怕平時攝入的食物滿足不了寶寶的生長發育, 胡亂給寶寶餵食營養品和所謂的補品。 事實上有些補品營養價值不但不高, 還含有激素, 會引起寶寶的不正常發育。 所以家長要根據寶寶的實際身體狀況和牙齒的發育狀況, 給予寶寶平衡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