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脾是中醫髒象學中的五臟之一, 它與現代解剖學所指的“脾臟”不是同一概念。 中醫診斷“脾虛”,是以脾的生理功能減退所出現的一系列症狀為依據。 因此, 在瞭解“脾虛”之前, 先要瞭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下面為你解析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 來看看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吧。
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
中醫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 一是“運化”;二是“升清”;三是“統血”.
中醫學認為, 人出生後, 依賴脾的“運化”功能, 與胃一起攝取飲食中的營養, 化生氣血, 充養肌體, 維持生命活動。 歷代中醫非常重視脾的“運化”功能,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 表現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肌肉豐滿、強勁有力、脈搏充盈。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減退, 會出現以下兩類症狀:一是對食物消化功能減退, 表現為沒有饑餓感, 食欲減退, 食量減少, 食後脘腹脹滿, 尤其在勞累後, 腹脹明顯加重。 消化功能減退, 必然使營養吸收減少, 其結果是面色萎黃, 肌肉消瘦, 全身無力, 舌色淡白, 脈搏無力。 其次, 脾對水液的“運化”功能減退, 可見大便稀薄不成形, 勞累後下肢浮腫, 入睡後口角流涎, 舌胖大, 舌邊有齒痕等。
脾的第二個功能是“升清”.何謂“升清”?“升”就是向上輸送之意;“清”是指體內的營養物質。
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
二是清氣有“托舉”臟腑組織的功能。 人體的臟腑及其他組織器官之所以能夠維繫在體內相對固定的位置, 與脾的升清功能有關。 當這一功能減退, 會出現“清氣下陷”的症狀, 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
脾的第三個功能是“統血”.“統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穩定地在血管內流動而不溢於脈外, 這是脾的“控制、固攝”功能。 當脾的統血功能減退, 就容易發生出血, 如皮下出血而見青紫瘀斑點, 或消化道出血而見嘔血(咖啡色嘔吐物)、便血(柏油樣大便), 或婦女月經過多或淋瀝不盡。
綜上所述, 當脾的三大功能減退, 出現上述各類症狀, 均可診斷為“脾虛”.但每個人的表現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誰應該閱讀《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答案是:幾乎所有人都應該閱 讀《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是當代的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