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家庭氛圍不良會導致寶寶不合群 孩子不合群如何解決

小孩總喜歡同小孩在一起玩, 這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 抱他出門時, 如果遇見了小孩, 孩子就會表現出歡快的神情。 但是, 在孩子2歲以前, 孩子雖然喜歡同小朋友在一起, 卻還不會與小朋友玩配合性的、共同完成的遊戲。 他們是聚在一處, 自己玩自己的。 玩沙子, 一人一個小桶、一把小鏟, 如果界線沒被“侵犯”, 就會互不干涉。 到了2-3歲時, 開始協作遊戲, 一同堆城堡, 一起過家家。

可是, 有的孩子卻不願意同小朋友交往, 他們躲在角落或媽媽懷裡, 顯得很不合群。 這就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 找尋一下原因了。

如果孩子與父母能正常交流, 但只是不加入小朋友群中, 說明孩子不是病態, 往往只是個性問題。 比如, 孩子比較安靜, 不願意同活動量大的孩子跑跑鬧鬧, 家長只要讓他多接觸同類型的孩子, 他就會漸漸好轉。 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長總是帶他單獨行動, 很少或不同他人接觸, 孩子也就變得不愛交往了。 還有些孩子, 本來願意同小朋友在一起, 但父母怕他受欺負或“不衛生”, 限制孩子與小朋友往來, 動不動就說:“冬冬太淘氣, 不跟他玩。 ”“明明真髒, 不同他玩。 ”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變得不合群起來。 所以, 當孩子不合群時,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與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 出門時帶上一些玩具, 孩子喜歡其他小朋友玩具時就可與對方協商,
用以交換。 食物也可多帶一點, 分給小朋友。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麼

家庭氛圍不良。 比如父母關係不和、爭吵不斷, 或父母長期不在家, 缺少親子交流等。 這樣的家庭環境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 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 害怕遭到拒絕, 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

養育方式不正確。 不良的養育方式包括過分溺愛孩子, 導致幼兒“有求必應”;總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形成了幼兒“虛高”的自我評價;隨意訓斥、打罵幼兒, 給幼兒的生活帶來陰影。 溺愛和“虛高”的自我評價極易使幼兒形成過分的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倔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品質或習慣,

從而使幼兒缺乏交往動機, 直至不願交往。 “大棒政策”更加不能培養主動交往的幼兒, 相反很可能給幼兒的交往造成終生障礙。

交往環境單一。 部分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 防止孩子被同齡夥伴抓咬, 就禁止孩子與其他同伴交往, 導致幼兒交往的機會被剝奪。 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環境, 就會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 不會商量, 不會謙讓, 不會主動爭取朋友, 從而直接影響幼兒交往態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接下來, 就來看看如何解決孩子不合群的現象吧。

孩子不合群該如何解決

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 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 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

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 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遊戲, 當熟悉之後可讓他們自己玩。 每次遊戲後父母都應比較誇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 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父母要又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 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 或向父母求援完成, 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 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 有些事情辦不到, 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 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 父母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 寬以待人, 互相信賴, 彼此尊重,

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 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 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 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 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 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 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 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 而且需要膽量。 這膽量, 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 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有利於培養興趣, 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孩子一旦愛上體育, 就會主動尋找對手, 這種尋找, 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 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

同時, 孩子不合群, 父母以身作則也很重要哦。

父母以身作則也很重要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