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學淵源論--《醫學源流論》卷下

醫書之最古者《內經》, 則醫之祖乃岐黃也。 然《本草》起于神農, 則又在黃帝之前矣。 可知醫之起, 起於藥也。 至黃帝則講夫經絡臟腑之原, 內傷外感之異, 與夫君臣佐使, 大小奇偶之制, 神明夫用藥之理。 醫學從此大備, 然其書講人身臟腑之形, 七情六淫之感, 與針灸雜法為多, 而制方尚少。 至伊尹有湯液治病之法, 然亦得之傳聞, 無成書可考。 至扁鵲、倉公, 而湯藥之用漸廣。 張仲景先生出, 而雜病傷寒, 專以方藥為治, 遂為千古用方之祖。 而其方亦俱原本神農、黃帝之精義, 皆從古相傳之方, 仲景不過集其成耳。 自是之後,

醫者以方藥為重, 其於天地陰陽經絡臟腑之道, 及針灸雜術, 往往不甚考求。 而治病之法, 從此一變。 唐宋以後, 相尋彌甚, 至元之劉河間、張潔古等出, 未嘗不重《內經》之學, 凡論病必先敘經文, 而後採取諸家之說, 繼乃附以治法, 似為得旨。 然其人皆非通儒, 不能深通經義, 而于仲景制方之義, 又不能深考其源, 故其說非影響即支雜, 各任其偏, 而不歸於中道。 其尤偏駁者, 李東垣為甚, 惟以溫燥脾胃為主, 其方亦毫無法度。 因當時無真實之學, 盜竊虛名, 故其教至今不絕。 至明之薛立齋, 尤浮泛荒謬, 猶聖賢之學, 變而為腐爛時文, 何嘗不曰我明經學古者也。 然以施之治天下, 果能如唐虞三代者乎?既不知神農、黃帝之精義, 則藥性及臟腑經絡之源不明也,
又不知仲景制方之法度, 則病變及施治之法不審也。 惟曰某病則用某方, 如不效, 改用某方。 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劑, 令病者遷延自愈者。 胸中毫無把握, 惟以簡易為主。 自此以降, 流弊日甚, 而枉死載途矣。 安得有參《本草》、窮《內經》、熟《金匱》、《傷寒》者, 出而挽救其弊, 以全民命乎?其害總由於習醫者皆貧苦不學之人, 專以此求衣食, 故祇記數方, 遂以之治天下之病, 不復更求他法, 故其禍遂至於此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