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腎雙虛, 子後作瀉, 不思食, 不化食。
【組成】肉果二兩 補骨脂四兩炒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二兩炮 以上為末, 紅棗四十九枚, 生薑四兩切, 水煮, 棗熟去薑, 取棗肉搗, 和藥丸, 桐子大, 空心鹽湯下。
【二神丸】
【組成】四神丸去吳茱萸五味
【五味子散】
【組成】四神丸去肉果補骨脂
【集注】柯琴曰:瀉利為腹疾, 而腹為三陰之都會, 一藏不調, 便能瀉利, 故三陰下利, 仲景各為立方以主之, 太陰有理中、四逆, 厥陰有烏梅、白頭翁, 少陰有桃花、真武、豬苓、豬膚、四逆湯、白通散, 通脈等劑, 可謂曲盡病情, 諸法備矣, 然祇為一藏立法, 若三藏相關,
【按】命門無火, 不能為中宮腐熟水穀之用, 腎氣不固。 誰複司其閉藏之職, 故木氣纔萌, 不疏泄而亦疏泄矣, 雖是木邪幹土, 亦實腎之侮脾也, 此際當脾腎雙補, 固濇平肝, 故以補骨脂溫腎, 肉果補五味子收濇, 吳茱萸瀉肝, 腎暖而氣蒸, 肝平而脾旺, 關門閉而水穀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