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 該病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很多具有風濕性疾病的患者一般對於氣候的變化都非常的明顯, 至今還有不少老百姓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長期遭遇濕氣, 包括潮濕氣候和潮濕環境所致。
專家說:當遭遇潮濕天氣時,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各種軟組織風濕症, 甚至痛風, 都可以出現症狀反復和加重。 究其原因, 主要是潮濕季節, 空氣濕度大、夏季多雨、氣壓低且變化大。 而風濕病患者的關節周圍血管和神經功能受損,
專家建議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 在這種多雨的季節裡面一定要及早的做好防治措施, 特別是生活上注意防護, 保持室內乾燥, 注意保暖。
另外, 風濕病大多需要較長時間的維持用藥,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抗炎鎮痛劑, 不宜盲目停藥。 也可以服用祛風散寒、除濕的中藥來防止疼痛復發。 此外, 在家可適當使用輔助治療, 如對常發作的關節進行艾灸熏烤、溫經止痛膏劑外貼等, 也可用溫經活血的中藥外洗、外敷。
中醫食療偏方幫你趕走濕氣
桑枝雞
材料:老桑枝30克, 綠豆15克, 雞肉250克。
用法:雞肉洗淨, 加水適量, 放入洗淨切段的桑枝及綠豆, 清燉至肉爛, 以鹽、薑等調味即可。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痹阻、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心煩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等。
牛膝煮鹿蹄
材料:牛膝15克, 鹿蹄1具, 豉汁適量。
用法:將鹿蹄、牛膝分別洗淨, 一同加豉汁煮至爛熟, 用蔥、椒調和, 空腹食用。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肝腎虧虛、風濕痹阻、關節疼痛、足踝腫痛, 補益肝腎, 祛風勝濕, 舒筋活絡, 驅走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