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三歲了還尿床是怎麼回事

一般說來, 寶寶在1歲或1歲半時, 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 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 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後, 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 晚上仍常常尿床, 這依然是一種正常現象。 大多數孩子3歲後夜間不再遺尿。 但是如果3歲以上還在尿床, 次數達到一周兩次以上, 就不正常了。 尿床在醫學上稱為夜遺症、遺尿症。 尿床也是病?聽起來挺新鮮的, 其實 一點兒都不稀奇。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 雖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寶寶患遺尿症, 但對於大多數尿床的寶寶而言, 只要父母注意看護, 並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尿床的因素,

比如睡前過於興奮疲勞, 飲水過多, 或者父母沒有及時對寶寶進行排尿訓練等, 寶寶尿床是可以得到糾正的。

怎樣訓練寶寶夜裡不尿床?

要想避免寶寶夜裡尿床, 一是避免睡前讓他喝過多飲料;二是睡覺前一定要提醒他先去廁所小便;三是排除寶寶心理壓力;四是摸清寶寶尿床規律。

有的時候什麼都注意到了, 寶寶還是總尿床, 怎麼辦?

這時父母可以用心觀察一段時間, 夜裡寶寶何時容易尿床, 掌握規律, 每天夜裡就在這個時間範圍裡叫醒寶寶讓他小便, 這對父母來說的確比較辛苦。 也有不少父母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 不過分在意,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身心的成熟, 絕大多數寶寶尿床的毛病自會不治而愈。

3歲以後還尿床就是不正常的表現嗎?

3歲以下的嬰幼兒偶有尿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家長不必過於焦慮, 只需從孩子半歲後著重訓練培養孩子定時排大小便的習慣, 睡前、睡中定時排尿即可。 如果兒童3歲以後仍持續尿床, 多數情況為神經系統指揮發育緩慢的表現, 少數兒童是疾病造成的, 醫學上稱為遺尿症。 而長期遺尿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多數尿床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這些孩子性格內向, 缺乏自信心, 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不敢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夏令營、軍訓、旅遊等, 處事能力差。 家長對孩子的責備和懲罰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這必然會影響孩子身心發育及正常能力和潛質的發揮。

如果確定寶寶患了遺尿症, 應該採取哪些治療方法呢?

藥物治療: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定出治療方案。 抗菌素可以用來治療感染引起的間歇性尿床;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去氨加壓素或抗膽鹼能藥物。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 用藥物改變孩子的睡眠方式, 使他在膀胱脹滿的時候能及時醒來。

心理問題引起的尿床解決方法:應教給孩子放鬆的技術, 如睡前給孩子按摩背部或讓孩子聽舒緩的音樂。

生理問題引起的尿床的解決方法:訓練孩子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

飲食法糾正寶寶尿床

平時宜常進食具有補腎縮尿之功食物, 如羊肉、狗肉、蝦、雀肉、龜肉、田雞、狗腎、雞腸、豬脊骨、茼蒿菜等;健脾補腎的藥粥,

如山藥、芡實、蓮子、薏米、金櫻子等, 亦可變換食用, 且持之以恆。

飲食不宜過鹹或過甜, 忌食生冷, 晚餐少進湯粥、飲料及高蛋白食物。 晚飯菜中少放鹽, 少喝水, 少喝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