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厭食症怎麼辦 快用中醫按摩方法來治療

小兒厭食症又稱消化功能紊亂, 在小兒時期很常見, 主要的症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 嚴重的還會出現異食癖, 所以小孩在初期出現厭食症, 父母也不可忽視。

1、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對身體的危害

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會導致口渴、食欲不振、噁心、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心煩、嗜睡、尿床、口臭、皮膚乾燥、缺乏彈性血壓下降、全身疼痛。

2、蛋白質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當蛋白質攝入不足 特別是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時 小兒出現活動減少 精神倦怠 肌肉逐漸柔軟無力 形體消瘦食欲減退生長發育遲緩 對疾病 抵抗力下降而很容易患各種感染 疾病 智力發育亦受影響嚴重者還可患“蛋白缺乏綜合征”而出水腫、貧血、毛髮脫落及皮色發紅等嚴重症狀。

3、脂肪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1)膳食脂肪缺乏可以導致是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眾所周知,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 然而如維生素A、D、E、K等重要的營養素, 它們只有溶于脂肪中方可被吸收, 比如,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 若膳食中脂肪的提供量少於攝入能量的10%時, 胡蘿蔔素就難以被吸收, 這就是烹調胡蘿蔔時要多放油或肉的緣故。

(2)膳食脂肪缺乏可以導致人體必需脂肪酸的缺乏最終會出現各種生理障礙。 脂肪, 化學名稱叫甘油三脂, 它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來源於膳食,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由糖類和蛋白質轉變而成。 脂肪的構成單位是脂肪酸。 食物脂肪中, 最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有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 其中亞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在人體中不能合成, 必須從每天的膳食中攝入, 故又稱必需脂肪酸, 如果缺了它, 就會出現各種生理障礙。

(3)脂肪對人體起著保護作用人體內一部分脂肪是用來作為人體的保護層和填充襯墊的, 它像減震器一樣, 保護和固定一些重要器官免受機械摩擦和移位。 在髓鞘神經纖維周圍的脂肪具有絕緣作用, 協助神經脈衝的傳導。 手掌、足掌、臀部都有脂肪作襯墊, 使這些部位更好地承受壓力。 脂肪還是熱的不良導體, 皮下貯存充裕脂肪,

阻礙體表散熱, 有助於抵禦寒冷。 皮下脂肪可使身體出現柔和的曲線。

(4)食欲減退, 脂肪有利於提高食品的香氣和味道用油炸食品或炒菜甚至涼拌菜, 也要澆上油, 這樣才能提高菜肴的風味。 食品中產生香味的一些芳香物質, 大多是脂溶性的。 只有加入了油脂, 這些香氣才能保持。 另外, 脂肪能刺激唾液的分泌, 使人未食而先垂涎三尺, 可增加食欲。 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可以導致食欲減退。

4、微生素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指甲出現深刻明顯的白線、頭髮枯乾、皮膚粗糙、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情緒低落、失眠、對音響有過敏性反應、小腿有間歇性的酸痛、嘴角破裂潰爛、出現各種皮膚性疾病、手腳有灼熱感、對光有過度敏感的反應、舌頭紅腫、口臭、口腔潰瘍、嘴唇浮腫、頭皮特多、口腔黏膜乾燥、行動易失平衡、身體時有間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及腳趾酸痛、傷口不易癒合、虛弱、牙齒出血、舌苔厚重。

對於孩子的厭食, 很多父母的都束手無策, 其實, 使用中醫按摩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小兒厭食症。 下面, 小編簡單介紹幾個按摩法:

方法一

取穴:四縫穴。

手法:術者以雙拇指指尖按揉小兒雙手四縫穴各5分鐘, 力量適中, 以能忍受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二

取穴:天樞穴(雙)、四縫穴(雙)、脾俞穴(雙)、足三裡穴(雙)。

天樞穴在腹中部, 平臍旁開2寸。 四縫穴位於兩手2~5指的掌面, 近端指間關節橫紋之中點處, 每側四穴。 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處。 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

距脛骨前脊1橫指處。

手法:術者以雙拇指指尖切壓四縫穴, 揉壓天樞穴, 強壓脾俞穴、足三裡穴, 並在按壓中不時加以振顫, 每穴3~5分鐘, 每於餐前l~2小時進行施治。 本法適用于小兒厭食並治小兒積滯。

方法三

取穴:腎俞、胃俞、脾俞。

腎俞在腰部, 當第2腰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 當第12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手法:術者以雙拇指指腹按壓腎俞、胃俞、脾俞穴位, 指力由輕到重, 逐漸加力, 每穴3~5分鐘, 每日或隔日1次, 5次為1療程, 適用于小兒厭食兼治小兒積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