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家住李滄區的小敏經常患感冒, 有支氣管炎, 幾乎每隔2個月就要上醫院吃藥、打針甚至輸液。 每次得病的主要表現就是咳嗽、流涕、鼻塞、打噴嚏, 而且還因吃得太甜、太鹹或刺激性太大誘發。
每次發病後, 父母都以為小敏是“感冒引起了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 有時給他吃點感冒沖劑或消炎藥, 嚴重時再看病。 結果, 每次咳喘、流涕控制後不久又會再復發, 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直到最近再次“感冒”, 吃藥10多天仍不見好轉, 父母這才引起重視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仔細詢問病史, 檢查後發現, 原來小敏每次患的並不都是“感冒”,
病例二:
門診病例小薑, 26歲, 連續兩年了春天一到就經常到醫院看病, 過了這個時間又恢復如初。 她的症狀是經常不明原因的打噴嚏、流鼻涕, 有時還會感覺到胸部發緊, 活動後呼吸困難。 晚上睡覺的時候咳嗽、輕度喘息, 嚴重時會影響睡眠。 打點滴、用抗生素仍不見好。
專家介紹其實像小薑這種病例很多見, 這是一例典型的過敏性哮喘合併過敏性鼻炎的病人。 往往這種病例在嬰幼兒時有過哮喘或支氣管炎的病史, 成年後恢復正常。 但某一階段又有類似的病情發作, 且在春季由於晝夜溫差之大, 還有常接觸如花粉、蟎等春季常見過敏原而誘發哮喘。
所以, 過敏性的哮喘病人在春天要警惕哮喘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