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血餘的炮製方法

血餘又名發髲、亂髮。 載《黃帝內經》, 系人的頭髮。 將收集的人發用堿水洗去油垢, 清水漂淨後曬乾, 煆製成炭, 稱“血餘炭”。

炮製方法】1.血餘《醫學入門》:“用皂角水洗淨。 ”現行, 取頭髮, 除雜質, 反復用稀堿水洗去油垢, 清水漂淨, 曬乾。

2.血餘炭《五十二病方》:“燔發。 ”《金匱要略方論》:“燒灰。 ”《千金翼方》:“炙之。 ”《聖濟總錄》:“存性燒灰。 ”《醫學入門》:“入罐內燒存性, 止血。 ”現行, 取淨血余用武火炒至黑而亮, 呈蜂窩狀或將淨血余裝於鍋內, 上扣一個口徑較小的鍋, 兩鍋結合處用鹽泥或黃泥封固, 上壓重物, 扣鍋底部貼一白紙條, 或放幾粒大米, 用武火加熱,

煆至白紙或大米呈深黃色為度, 離火, 待涼後取出, 剁成小塊。

【飲片性狀】血餘呈人發狀。 血餘炭呈不規則的塊狀, 人小不一。 色烏黑而光亮。 表面有多數小孔, 如海綿狀。 質輕而脆, 易碎, 斷面呈蜂窩狀, 互碰有清脆之聲。 用火燒之有焦發氣。 味苦。

【炮製作用】血餘不生用, 入藥必須煆製成炭, 煆後方具有止血作用。 血餘炭用於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如治出血的化血丹(《醫學衷中參西錄》)。

【炮製研究】血余在唐代以前有“燔發”(《五十二病方》)、“燒灰”(《金匱要略方論》)、“炙之”(《千金翼方》)等炮製方法。 沿用至宋、明, 制法變化不大。 如宋代有“存性燒灰”(《聖濟總錄》), 明代有“入罐內燒存性”(《醫學入門》)等。 現行, 採用密閉煆血余成炭, 也有炒炭用者。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