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辛夷的炮製方法

辛夷又名毛辛夷、姜樸花。 載《神農本草經》。 系木蘭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蘭M.denudata Desv.或武當玉蘭M.sprengeri Pamp.的乾燥花蕾。 冬末春初花未丌放時採收, 除去枝梗, 陰乾。

炮製方法】《名醫別錄》:“用之去心及外毛, 毛射人肺, 令人咳。 ”《本草衍義》:“入藥當去毛苞。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殘留的枝梗及灰屑。

【飲片性狀】呈長卵形。 似毛筆頭, 有的基部具短梗。 花蕾長15~40mm, 直徑10~15mm。 苞片外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黃白色茸毛, 體輕, 質脆。 有特異香氣, 味辛而稍苦。

【品質要求】水分不得超過18.0%, 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炮製作用】辛夷性味辛, 溫。 歸肺、胃經。 具有散風寒, 通鼻竅的功能。

多用於風寒頭痛, 鼻塞, 鼻淵, 鼻流濁涕等。 如治鼻淵的蒼耳散(《濟生方》);治鼻內室塞不通, 不得喘息的芎勞散(《證治準繩》)。 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 使藥物潔淨, 用藥劑量準確。

【炮製研究】辛夷從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煮制, 唐代開始有去心及外毛、炙制和微炒等方法。 近年來有炒制、藥汁制、生用等炮製方法。 各地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生辛夷,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有生辛夷。

目前對辛夷的炮製研究僅以揮發油的含量為指標, 對其產地加工方法及入藥部位進行了初步的實驗比較。 以辛夷揮發油含量為指標, 對陰處晾乾、直接曬乾、蒸後曬乾和堆放晾乾四種加工乾燥方法進行了比較。 結果表明, 經用陰乾法處理的辛夷藥材,

揮發油含量較高, 藥材表面及花瓣色澤好, 且無黴變現象, 認為似可在產地推廣應用。 亦有以揮發油含量為指標, 對辛夷全花、花心、枝梗、苞片等不同部位進行了比較。 結果表明, 辛夷揮發油主要存在於花心部分, 而外層苞片及枝梗層雖占全藥材重量的較大比例, 但揮發油含量甚微。 因此, 提出應加強辛夷藥材的淨選, 臨床使用時應予區別。

據文獻記載, 辛夷應去掉外部毛茸, 不然則“射人肺, 令人咳”。 因此, 中醫處方中用及辛夷時, 多要求布包入煎。 實驗證明, 辛夷毛經煎煮後, 質地柔軟, 對咽喉未產生刺激性反應, 且包煎阻礙藥效成分的擴散煎出。 故淨選時可省略除去茸毛的上序, 煎煮時辛夷不必包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