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鐵是很多准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 懷孕期間身體的營養本來就不夠用, 所以很容易出現缺鐵的情況, 那麼孕期缺鐵怎麼辦呢?要從根本上解決缺鐵問題, 還得先瞭解孕婦和寶寶對鐵的需求量, 進行合理補充。
鐵是人體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之一, 人體內的總含鐵量能達到4~5克, 其中60%~70%存在於血紅蛋白中。 懷孕後准媽媽體內的血紅蛋白會增加20%, 另外, 准媽媽還需要為胎兒儲備出生後1~4個月所需的鐵, 因此對鐵的需求量也會相應增加。 如果准媽媽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的鐵, 或者孕吐比較嚴重、挑食或飲食不當都會導致准媽媽缺鐵。
缺鐵會有哪些症狀?
輕度缺鐵性貧血會使准媽媽感覺疲倦, 比較嚴重的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使准媽媽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精神萎靡、疲乏無力、心慌氣短、頭暈眼花、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等。
缺鐵會造成哪些影響?
懷孕的婦女由於生理變化, 血容量會隨著生理需要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但紅血球增加的速度則較慢, 也就是說孕婦的血液被稀釋了, 所以懷孕後婦女不同程度貧血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育齡女性, 特別是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貧血, 既影響胎兒發育, 造成流產、死胎、早產、體重不足及新生兒疾病, 又可誘發妊高症, 嚴重時影響孕產婦心臟功能, 造成母子生命危險。
准媽媽如果因缺鐵導致貧血,
孕婦每天需要多少鐵?
營養師表示, 根據營養素攝取量的建議, 一般成人每日需攝取15毫克左右的鐵質, 但由於孕媽咪在整個孕程中, 大約會有300毫克的鐵質從母體運送到胎兒和胎盤, 形成胎兒血紅素並貯存以備出生後之用, 所以對於懷孕的孕媽咪們來說, 每日需較一般人增加30毫克的攝取量, 也就是一天需吃下45毫克的鐵質才足以應付自身與胎兒所需。
孕婦缺鐵吃什麼?
對於貧血的孕婦, 應進富含鐵質的食物, 如豬肝、瘦肉以及新鮮蔬菜等。 還要及時糾正胃腸道疾病。 如若是寄生蟲病引起的貧血, 應進行驅蟲治療。
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措施:
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 動物性食物中肝臟、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 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 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臟、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 肝臟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
微微健康網小編提醒: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營養要做到全面, 特別是不能挑食, 由於懷孕期間的不良反應和身體不適, 孕婦對食物很敏感, 偏食也是導致缺鐵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