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輔助檢查鞏膜炎?

由於鞏膜炎多見於免疫原性及過敏原性的事實, 所以, 在治療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徵性體征可作為診斷依據外, 進行相應的全身系統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也是必要的。

(一)全身檢查 胸部、脊柱、骶髂關節的X線檢查。

(二)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血沉、肝功能, 血清尿酸測定、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核菌素皮內試驗等。 免疫指標:類風濕因數、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複合物測定、抗核抗體、補體C3等。

(三)鞏膜炎的前節螢光血管造影

Watson(1984)首先將螢光血管造影應用於鞏膜炎的診斷, 提出:典型的彌漫型或結節型鞏膜炎,

螢光血管造影顯示血管床的螢光增強與通過時間減低, 即在充血的血管顯示只有很少或沒有血液通過。 其充盈形態異常, 因為有異常的吻合支開放, 形成血管短路。 螢光素早期即滲漏到深部鞏膜組織中, 血管充盈延遲。 但如果病中血管通暢時, 血液迴圈最終會恢復。 但如血管已經阻塞, 那就很少重新開放, 最終為新形成的血管所取代。 特別有意義的是在具有明顯炎症的彌漫型, 結節型和壞死型鞏膜炎中, 發生閉塞的是小靜脈, 而在穿孔性鞏膜軟化其阻塞的則是小動脈, 特別是深部鞏膜叢的小動脈。 因此其結果不是像其他類型的壞死性鞏膜炎那樣, 由炎症細胞對被損害的組織進行積極的清除,
並被稀疏的纖維組織所取代, 而是組織梗塞, 並隨之分離, 逐漸被吸收清除。

目前雖然圍繞這些血管的正常充盈和某些主要血管不充盈的問題上還有爭議, 但通過觀察發炎的血管層和伴隨鞏膜水腫而出現的血管移位, 可以鑒別良性的淺層鞏膜炎和嚴重的鞏膜炎, 有助於鞏膜炎早期診斷和進一步研究。

(四)眼底螢光血管造影

有視網膜下滲出液者, 螢光血管造影早期可見脈絡膜背景螢光呈斑駁狀, 繼而出現多個針尖大小的強螢光區, 隨後此強螢光區逐漸變大變亮。 造影晚期這些病灶的螢光素滲入視網膜下液內。 當然, 這種螢光造影所見對後鞏膜並非特異性的。 但這些表現有助於後鞏膜炎的診斷。

(五)超聲掃描檢查

超聲掃描是近年診斷後鞏膜炎症肥厚不可缺少的方法。 B型超聲掃描可見球後部變平, 眼球後部各層變厚, 以及球後水腫。 若球後水腫圍繞視神經, 則可見“T”形征。 這種體征表示沿鞏膜擴展的水腫與正常圓形視神經陰影成直角。

(六)CT掃描檢查

CT顯示鞏膜厚度, 注射增強劑可使其影像增強。 也可見球後水腫。 但特發性炎性眶假瘤、急性鞏膜周圍炎和眶蜂窩織炎病例也可有類似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