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骨碎補的來歷

五代十國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也命名了一種草藥——骨碎補。 其來歷還有一段趣聞。

一天, 衛士們圍著狩獵場, 爭看皇帝射鹿。 皇帝果然箭無虛發, 射中了鹿的後腳, 頓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 正在得意間, 突然從山谷樹林中竄出一隻兇猛的金錢豹, 嚇得皇帝寵妃從馬上摔下來, 把左腳脛骨摔成骨折。 皇帝心裡很著急。 正在這時, 一名出身民間草醫的衛士跪在皇帝面前說:“萬歲切勿受驚, 奴才還認得點草藥, 保娘娘平安無事。 ”說完, 便從山岡上采來草藥, 搗爛敷在皇妃的傷口上剛很快血住痛止, 不幾日, 和便可行走自如。

呈帝大喜, 問衛士此草藥叫什麼名字~。 衛士說:“啟稟萬歲, 此藥尚無名字, 請皇上恩賜。 ”皇上捊著鬍鬚, 笑著說:“此藥能把碎骨補起來, 就叫‘骨碎補’吧。 ”後來, 李時珍又根據其形狀將其命名為“猴薑。 ”有的地方叫“胡孫姜”或稱“石毛薑”。

骨碎補, 又名毛姜、申姜、猴姜, 為水龍骨科多年生附生蕨類植物槲蕨的根莖。 中醫認為, 本品性味苦、溫, 入肝、腎經、有溫補腎陽, 活血療傷之功, 適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腰痛腳弱, 耳鳴耳聾, 牙痛久瀉, 跌打損傷, 骨折疼痛等。 本品不僅能補腎以堅骨, 而且還能活血以療傷, 為骨科常用藥。 《本草求真》言其:“功專入腎利骨, 且能人心破血, 是以腎虛耳鳴久瀉, 跌撲損傷, 骨痛, 牙痛, 血出, 無不用此調治, 俾其腎補骨堅,

破淤生新而病即除。 ”藥理研究表明, 本品含柚皮甙, 有鎮痛, 促進骨組織再生及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