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病入膏肓的來歷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吾觀劉琦過於酒色, 病入膏肓, 現今面色羸瘦, 氣喘嘔血;不過半年, 其人必死。 ”文中提到“病入膏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 無法醫治。

成語“病入膏肓”出自一個故事。 相傳, 東周簡王五年, 晉國景公病重, 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緩, 便派人去請。

醫緩來之前, 景公做了個怪夢, 夢見有二豎(兩個小孩)在腹內竊竊私語, 一個說:“醫緩醫術高明, 恐怕要傷害我們, 還是逃避吧。 ”另一個說:“沒什麼可怕的, 我們一個躲到肓(胸隔膜)的上面, 一個躲到膏(心臟下部)的下面, 無論他怎樣用藥, 都奈何我們不得。

”二豎依言行事, 分別躲了起來。

不一會兒, 醫緩來到晉國, 為景公把脈診斷後, 醫緩搖搖頭說:“疾病在肓之上, 膏之下, 針灸不可攻, 藥石不可及, 已無法醫治了!”景公聽醫緩所說, 恰與夢中所見, 非常佩服, 厚禮相答, 待以上賓之禮, 讓他回秦國去了。

後來, “二豎”被當作疾病的代名詞, 人們常將生病稱為“二豎為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