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秋天寶寶發燒多是上呼吸道感染

王女士8個月的兒子最近可把她折騰慘了:她感冒後仍然堅持給孩子哺乳, 結果, 孩子突然高燒到39.5℃。 急得王女士抱起孩子就去醫院掛急診, 抽血後寶寶被診斷為細菌感染。

無獨有偶, 市民郭女士的小侄子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孩子發燒不退, 還咳嗽、說話有鼻音。 去醫院輸液後燒退了, 回家沒多久就又燒起來, 反復發燒不退。 急得她晚上睡不著覺, 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FDPageBreak}

孩子發燒多是上呼吸道感染

入秋這一段天氣變化快、早晚溫差大, 抵抗力比較弱的孩子自然首當其衝。 不少3歲左右的孩子, 因為剛開始上幼稚園,

不適應新的環境, 大聲哭鬧、不喝水, 也會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燒。

孩子發燒未必是壞事

寶寶感冒發燒了, 家長都很著急。 特別是新手媽媽們, 老是忙不迭地奔向醫院, 生怕把寶寶的腦子“燒壞”。

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 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 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 一般來說, 41℃以下的發燒, 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 因此, 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38.5℃以下不用吃退燒藥

不少家長都在家裡常備退燒藥, 一旦發現孩子發燒, 先吃藥退燒再說。 劉俊淩認為, 退燒藥和體溫表應該是家裡的“常備武器”沒錯, 但如果孩子發燒38.5℃以下, 就沒必要急著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如果孩子發病急、體溫高, 可以在去醫院之前先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防止孩子因高燒抽風。 但發燒處理的重點, 應該是先探明是什麼疾病引起的, 再來治療, 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

${FDPageBreak}

家庭用藥有原則

1、短期低燒免用藥

低燒通常指體溫在38.5℃以下的發燒, 這種體溫升高在小兒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異常, 在成人則往往已經引起明顯的不適反應。

2、兒童發燒早診治

兒童不同于成人, 其對一般低燒的反應往往不明顯, 但其體溫升高快, 往往下午還好好的, 入夜卻驟起高熱。 因此, 對小兒發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即使是低燒也應及時就診, 並須配備一些臨時使用的退燒藥, 以免夜裡驟起高燒時手足無措。

由於幼兒的身體發育尚未完全,

所以, 發燒用藥需十分小心, 低熱或中熱時, 最好不要給孩子用退熱藥, 尤其是新生兒, 體溫調節不穩定, 退熱藥的使用更應慎重。 此外退燒藥也是有時效性的, 過了藥效後孩子還會出現反復, 這些屬於正常的現象。

正確的做法是, 在孩子出現發燒時, 家長可以給孩子脫衣散熱, 松解包降溫, 採用溫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溫。 只有在腋下溫度超過38.5℃時才主張給孩子吃退燒藥。

${FDPageBreak}

下一頁推薦閱讀:幼兒“睡顛倒” 責在父母

肌肉注射

由於一部分6個月~5歲的小兒可能引起熱驚厥(多數是良性驚厥, 愈後好;如有原發性癲癇, 則可能增加其癲癇發作次數), 因此家長對發熱感到十分恐慌, 只要孩子一發熱, 不管白天黑夜, 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醫院打退燒針,

請醫生迅速把體溫降下來。 有一些打了退燒針後確實體溫暫時下降了, 但不久又上升了, 有的還出現副作用。

確實, 肌肉注射退燒針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 由於目前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 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 這類藥物副作用大, 極易產生虛脫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蕁麻疹、滲出性紅斑、剝脫性皮炎);更為嚴重的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另外, 此類藥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較大:會引起臀部肌肉損傷產生臀肌萎縮或麻痹及感染等併發症;而且兒童對打針也非常恐懼而吵鬧不安。 故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口服解熱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