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針刀醫學理論的六大組成部分

1、針刀醫學病理生理學

針刀醫學對人體生命活動從新的角度做出了詮釋, 一是認為人體的自我修復和調節功能能維持機體的正常活動, 在自我修復和調節的同時能夠產生新的致病因素;二是從電生理線路系統的角度解釋經絡現象和各種生命現象;三是認識到力學因素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認為生命的本質是平衡。 新的認識不僅是對以往病理生理學的補充, 而且有本質性的突破。

2、針刀醫學影像學

以精細解剖學為基礎, 重視人體組織器官的微小改變, 根據影像學的物理學特徵,

按矢狀軸、水準軸和冠狀軸將骨關節微小移位劃分成左右旋轉移位、左右側方移位、前後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繞矢狀軸移位和混合移位。

3、針刀醫學手法學

針刀醫學在現代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和生物力學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手法學, 較傳統手法, 其有以下特點;一是精確性高, 能夠準確作用於病變組織;二是避免了對健康組織器官的附帶性損傷;三是作用目標明確, 操作簡單、安全。 這大大提高了手法學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簡化了操作過程, 擴大了治療範圍, 得到了醫患雙方的推崇。

4、針刀醫學診斷學

針刀醫學診斷學是在繼承中西醫診斷學基本精神的基礎上, 採用現代醫學精細的方法, 結合針刀醫學理論而形成的。

一是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診斷, 論述了粘連、攣縮、瘢痕、堵塞病因的診斷方法和標準;二是脊柱區帶病因的診斷, 先用醫學影像學檢查椎體位置有無異常, 然後再判斷區帶範階內軟組織有無粘連、攣縮等異常變化;三是電生理線路故障的診斷, 論述電生理線路短路、斷路、電流增強和減弱以及異常放電等不同悄況的診斷。

5、針刀醫學治療學

針刀醫學在四大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治療體系, 是針灸針刺和手術刀的有機結合, 治療的核心是恢復機體平衡。 通過調節力平衡和動態平衡、促進能械的補充和釋放、促進體液迴圈和微循環來發揮作用。 閉合性手術通過剝離粘連、松韶攣縮、疏通堵塞、刮除瘢痕等手段恢復軟組織的動態平衡。

治療時嚴格操作規範, 扎實掌握精細解剖學、動態解剖學、立體解剖學和體表定位學;同時熟悉針刀醫學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才能達到創傷小、無出血、痛苦小的治療諸多疑難雜症效果。

6、針刀醫學護理學

根據針刀醫學的特點, 對患者體位元、活動狀態、範圖和姿勢等制定了有精確要求的配套護理方法, 保證了治療的安全和療效的顯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