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大腸癌, 對於治療、康復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因此要特別注意大腸癌早期的一些特徵。
便血往往是直腸癌患者的第一個症狀, 早期量很少, 多在大便的一側附有新鮮血痕。 少數病人在糞便排出後, 隨之排出較多量滴狀的新鮮血液。 乙狀結腸因緊連直腸, 故乙狀結腸癌的便血特點類似直腸癌, 但由於糞便在乙狀結腸內停留的時間長, 便血的顏色會變暗, 排出的大便多為絳紫色或黑紫色。 有時由於血量少, 或在體內停留時間長, 大腸癌導致的血便肉眼不能覺察, 故做大便隱血試驗有重要意義。
大腸癌的另一早期症狀是大便習慣改變, 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 直腸癌的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 但每次排便不多, 甚至根本沒有糞便, 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 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 或僅為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 或反復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 垂直從肛門排出, 如果癌腫突出在直腸腔內, 壓迫糞便, 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 形狀可呈扁形, 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約有54%的直腸癌患者排便時有疼痛感, 這也可能是症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