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黏膜上皮在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很容易發生癌變, 中醫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施以辨證論治, 在大腸癌的治療中有重要作用。
方一
症狀:大腸癌患者出現腹痛, 便行不暢, 質稀不成形, 形瘦色萎, 舌體瘦癟, 脈弦滑。
分析:氣滯血瘀, 瘀凝毒聚, 邪熱盛, 正氣衰竭者。
中藥:炙黃芪、生白芍、黨參各15g, 當歸、延胡索各12g, 川楝子、半夏各9g, 陳皮、炙甘草、木香各6g, 絳香3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方二
症狀:大腸癌術後出現淋巴結轉移者可見便血, 胸悶泛惡, 腹脹納呆, 大便溏薄, 盜汗, 口渴多飲, 喉間多黏痰, 消瘦乏力, 低熱。
中藥:黨參、石斛、麥冬、柏子仁、茯神、桑螵蛸、覆盆子、菟絲子、補骨脂各9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方三
症狀:大腸癌手術後患者便多, 便溏, 倦怠乏力, 納呆神疲, 苔白膩, 脈虛細。
中藥:太子參、石斛、蟑螂、穀芽、麥芽各12g, 焦白術、茯苓各9g, 炙甘草、川連各3g, 煨木香4.5g, 白花蛇舌草30g, 龍葵18g, 佛手6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