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煎藥 如何煎藥不溢出來

現在依然會有很多人去看中醫, 中醫看完回來我們都需要吃中藥, 很多的中藥都是需要我們自己煎的, 那麼對於煎中藥可是有很多的講究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煎中藥才能不溢出來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中醫煎藥不溢出來還是有很多的講究的, 我們可能並不知道有什麼樣的講究, 以下就是詳細的介紹。

如何煎藥不溢出來

1、如何煎藥不溢出來

中藥加入後,泡上30分鐘左右在煎。 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煎沸後再用文火(小火),保持沸的狀態,避免藥液外溢及過快熬幹。

煎中藥時需要攪動,所以打開蓋子是沒問題的。

藥液溢出時攪拌一下即可緩解,再把火調小一些,煎藥時間根據藥量大小不一定,水沒過藥一寸左右,煎至剩下半杯就行,你看差不多可倒出來,要是剩多了再倒回繼續煎。

2、煎藥用冷水還是熱水

現在人們熬藥都有些“懶”,打開自來水就直接用。 其實,熬藥的水不能圖省事,還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3、煮藥並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 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

這一過程就停止了, 再連續不斷地煎, 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溶解, 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而減少, 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 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並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後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囑。

煎藥時候用不用蓋蓋子

想要中藥熬的更加透徹就要加蓋子,並且加上蓋子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並且熬煎中藥和其他不一樣,他可能會有一些揮發性的成分跑出去,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

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要使中藥切片煎透,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為好。 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 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對於多數質地堅實的根、種子或動物藥物,如人參、黃芪、黃精、麥冬、五味子、蛤蚧、龍骨、牡蠣等,亦應加蓋煎煮,可使藥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藥物的療效。

對於那些質地鬆散、體積較大的中藥,如絲瓜絡、通草、菌陳、菊花、桑葉等,煎煮時由於藥液易外溢,就不應加蓋煎煮,並要隨時攪拌,使其均勻被煎透。

如何煎藥不糊鍋

1、全面清潔鍋具

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的污垢,預防煎煮時其他不潔物質的粘附。

2、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具

因有些鍋具散熱不均會使藥物粘在鍋底,造成糊鍋,所以選擇傳熱均勻的鍋具可克服鍋底溫度過高、其他部位溫度較低的缺點。

3、煎藥時一定不要忘記加蓋

如果採用文火煎藥而不加蓋,就會出現上面的藥材脹燥、下面的糊鍋。 加蓋後可避免這種情況。

4、煎法要正確

針對不同的藥物性質,應使用不同的煎熬方法。 在煎煮過程中,要注意適度攪拌,以免糊鍋,同時也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另外,煎藥時還必須注入足夠的水量,發現水分缺乏時,可酌量添加續煎。 煎中藥添加水量的適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疾病治療效果。

加水過少,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還容易引起糊鍋。

煎藥注意事項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

中藥湯劑的品質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 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 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其傳熱均勻緩和, 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 也可選用搪瓷鍋, 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鐵鍋, 銅鍋, 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 易氧化。

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 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 使藥液的顏色加深。 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 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 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品質, 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二、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品質。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藥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釐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煎藥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中醫煎藥的的注意事項也是蠻多的,煎中藥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方法要正確的,不然可能會對藥效有影響的。

二、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品質。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藥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釐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煎藥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中醫煎藥的的注意事項也是蠻多的,煎中藥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方法要正確的,不然可能會對藥效有影響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