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之一,
其主要功能是營養滋潤人的形體與神志,
同時也具有運載作用。
(一)營養滋潤作用
血液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
營氣乃水穀精微中之精純部分所化生,
津液可濡潤全身,
故血液的主要功能即是營養和滋潤作用。
血液行於脈中,
循脈運行全身,
內至五臟六腑,
外達皮肉筋脈,
對全身各臟腑組織不斷地發揮著營養和滋潤作用,
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保證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難經·二十二難》將血的這一功能概括為“血主濡之”。
血的營養滋潤作用可以從面色、兩目、肌肉、皮膚、毛髮、肢體運動等方面反映出來。
若血液充足,
營養滋潤作用正常,
則表現為面色紅潤,
視物清晰,
肌肉豐滿壯實,
肌膚、毛髮光澤,
筋骨強勁,
感覺和運動靈活。
故《素問·五臟生成》說:“肝(目)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如血液虧虛,
營養滋潤功能減弱,
除可引起臟腑組織功能減退外,
還可出現面色萎黃,
視物昏花,
唇甲色淡,
皮毛枯槁,
肌肉消瘦,
筋骨痿軟,
肢體麻木,
運動不靈活等症。
誠如《景嶽全書·雜證謨·血證》說:“是以人有此形,
惟賴此血。
故血衰則形萎,
血敗則形壞。
”
(二)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神志活動雖由心所主,
但與其他臟腑的功能也密切相關。
血液濡養著人體臟腑,
使臟腑功能強盛,
神志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
因此說血液是神志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如《素問·八正神明論》雲:“血氣者,
人之神也,
不可不謹養。
”人體血液充盈,
臟腑得養而功能和諧,
則精神充沛,
神志清晰,
思維敏捷,
感覺靈敏。
所謂“血脈和利,
精神乃居”(《靈樞·平人絕穀》)。
如果血液虧少,
精神失於營養,
則易出現驚悸、失眠、多夢,
甚則精神恍惚或昏迷等症狀;若血熱心神被擾,
則可見煩躁、譫語或狂亂;或瘀血阻蔽神明,
則可出現發狂、神昏等症狀。
可見血液對人體的臟腑組織和神志活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運載作用
血的運載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肺吸入體內的清氣與脾轉輸至肺的水穀精微,
在肺的氣化作用下,
滲注於肺脈之中,
由血液運載於全身,
以發揮其營養作用。
此即血之藏氣、寓氣和載氣的作用。
正如《讀醫隨筆·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所說:“血藏氣者,
氣之性情慓悍滑疾,
行而不止,
散而不聚者也。
若無以藏之,
不竟行而竟散乎?惟血之質為氣所戀,
因以血為氣之室,
而相裹結不散矣”。
彌散飄逸無定之氣,
必須依附於有形之血,
才能在體內輸布。
另一方面是臟腑組織代謝後所產生的濁氣濁物,
必須通過血液的運載才能到達於肺,
在肺中進行清濁交換,
呼出體外。
因此,
血的運載作用失常,
人身之氣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
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
血也能夠運載傳遞體內各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