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看中醫怎樣治療慢性結膜炎

慢性結膜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膜慢性炎症。 為眼科常見病, 其病因複雜, 病情遷延, 常雙眼發病, 無季節性, 視力不受影響。 本病屬中醫學“白澀症”範疇, 又名乾澀昏花症, 部分病例還可歸於“赤絲虯脈”症。

辨證論治

1.邪熱留戀

[治法]清熱利肺。

[方藥]桑白皮東加減。 主要藥物:桑白皮、澤瀉、玄參、甘草、麥門冬、黃芩、旋覆花、菊花、地骨皮、桔梗、茯苓。

若邪熱傷陰, 加生地、花粉、石斛養陰清熱;無濕邪, 去澤瀉、茯苓。

2.肺陰不足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養陰清肺東加減。 主要藥物:玄參、甘草、芍藥、生地、薄荷、麥冬、貝母、丹皮。

可于方中加太子參、石斛、花粉、玉竹、五味子益氣養陰;白睛紅赤者,

加桑白皮、地骨皮清熱瀉肺退赤;黑睛有細點星翳者, 可加蟬蛻、菊花、密蒙花以明目退翳。

3.脾胃濕熱

[治法]清利濕熱, 宣揚氣機。

[方藥]三仁東加減。 主要藥物:杏仁、苡仁、白蔻仁、半夏、厚樸、滑石、通草、竹葉。

紅赤重, 加生地、赤芍、丹皮涼血退赤;癢甚, 加白芷、地膚子、白鮮皮祛風止癢。

4.肝腎陰虛

[治法]補益肝腎, 滋陰養血。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 主要藥物: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茯苓、丹皮。

口幹少津明顯者, 常加玄參、沙參、女貞子、麥冬以增加滋陰之力;白睛隱隱淡紅者, 可加地骨皮、桑白皮以清熱退赤。

中醫經驗方

1.桑菊飲加減

[藥物組成]桑葉、菊花、連翹、桔梗、杏仁、薄荷、蘆根、甘草。

[功效]疏風清熱。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肺經風熱證。 見眼內癢澀、有異物感, 晨起內眥部有分泌物, 白天眥部可見白色泡沫狀分泌物;球結膜正常或輕度充血;舌質紅, 苔薄白, 脈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一劑。

[臨床應用]眼乾澀較重加沙參、麥冬等養陰生津。

2.瀉心東加減

[藥物組成]黃連3克, 黃芩3克, 制大黃6克, 黑山梔9克, 連翹9克, 白菊花9克, 辰砂拌茯神12克, 嫩鉤藤9克(後煎)。

[功效]清心火而安心神。

[適應證]慢性結膜炎屬心火上炎, 證見內外眥球結膜充血, 分泌物較多, 有輕度刺激症狀;伴口渴喜飲, 煩熱不寐, 舌質紅絳, 脈象細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一劑。

[使用注意]局部不滴藥。

結膜炎適宜技術

1.滴眼

可用10%千里光眼液、熊膽眼液或珍珠明目液滴眼, 每日3~4次。

2.針灸

選用光明、攢竹、睛明、太陽、風池、絲竹空、四白、列缺等穴。 每次選3~4穴, 每日一次, 10次為一療程。

3.足浴

[藥物組成]蒼術、桑葉、木瓜、牛膝各15克, 防己12克, 甘菊、黃柏、甘草各9克。

[治療方法]上藥混合, 加水2000毫升, 煮沸, 再用文火煎20分鐘, 濾出藥液注入搪瓷盆中, 待水溫適度時浸泡雙足並保持水溫20分鐘。 每日午、晚各一次。

[功效]“明日除濕浴足方”乃清光緒年間宮廷太醫為慈禧所擬, 原方載於《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採用浴足之法, 通過下肢有關經絡調節內臟功能, 從而達到清熱除濕明目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