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中草藥治療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的治療, 目前尚無較滿意的方法, 有中醫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 對此別有新意, 認為本病屬純虛純實、純寒純熱者極少, 多數表現為表裡寒熱虛實錯綜夾雜, 臨床治療以補氣攝精, 祛毒利尿為大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草藥治療慢性腎炎。

表裡合治

慢性腎炎常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加重, 故臨床既有畏寒、發熱、咽痛等外感表證, 又有浮腫、高血壓、腰酸、眩暈等裡證, 治療可採用表裡合治法。 專家常選用羌活、白芷、紫背浮萍、蒼耳草、蟬蛻、黃芪、黃柏、漏蘆、半枝蓮、生白術、生甘草、仙靈脾、土茯苓、黃芩等藥物治療。

方中既有辛散祛風之品, 又集解毒、泄濁、健脾、利水諸藥, 對慢性腎炎因感冒而急性發作者, 有一定療效。 其中羌活一味, 入太陽、少陰二經, 與黃芪相伍, 對預防感冒效勝玉屏風散。

現代研究證明, 辛散祛風藥如蟬蛻、蒼耳草、白芷等, 不僅可疏解表邪, 且能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 有抗過敏作用, 可減輕或抑制感染後變態反應性損害, 消除蛋白尿等。 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 仍可沿用一段時間, 其與解毒泄濁、健脾利水藥相合, 可表裡雙解, 標本兼顧, 相得益彰。

寒熱兼施

慢性腎炎長期有蛋白尿及血尿者, 腎精虧耗, 陰虛則陽亢, 而見頭暈、頭痛、鼻衄、高血壓等症狀, 水濕逗留, 最易損傷陽氣, 故又多脾腎陽虛之證,

而出現畏寒肢冷、夜尿多、脈沉細弦等症, 呈陰陽兩損、上盛下虛等病機, 因此採用寒熱並調之法尤其對本病中高血壓型者更為適宜。

專家常用生熟地黃、巴戟肉、山茱萸、肉蓯蓉、茯苓、麥冬、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薑、大棗、黃柏、知母、仙茅、仙靈脾、當歸等。 如果血壓明顯升高, 可加夏枯草, 防己、鉤藤、牡蠣等藥, 這些藥物經現代藥理研究, 多具有降壓作用;另外如黨參、黃芪、附子等, 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 故寒熱兼施法不僅可改善臨床症狀, 而且對改善腎功能有一定幫助。

利澀同用

慢性腎炎的臨床表現, 一般以水濕痰濁逗留為多, 而實驗室檢查中又以長期蛋白尿、血尿、管型等腎精失固為主要表現。 對前者應予化濕、利水、泄濁等通利之法,

對後者則須用固腎澀精之法, 通利與收澀並投, 為治療本病的又一法則, 適合於混合型患者。 通常用生薏苡仁、茯苓、豬苓、漢防己、大黃、玉米須、生白術、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 澀精常用覆盆子、芡實、金櫻子、五味子、烏梅肉、補骨脂、菟絲子、肉蓯蓉、楮實子、牡蠣等。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體會到, 不獨固腎澀精方藥對控制蛋白尿有效, 即使是清利水濕的玉米須、生薏苡仁、茯苓、豬苓等, 也有消除蛋白尿的功效。 這可能是邪去則正安, 水濕不除則腎氣不能化精, 精氣流失也就難以控制。 因此, 通利水濕與固攝腎精, 兩者不可偏廢。

補瀉並投

慢性腎炎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 本虛宜補益, 標實應攻瀉, 是以補益攻瀉法為標本同治之法,

尤其對慢性腎炎出現腎功能不全患者尤為切用。

慢性腎炎經過較長時期的病理演變, 正氣衰憊, 邪氣留戀, 水濕痰濁滯留更甚, 出現氮質血症。 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嗜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呃逆, 甚至昏迷等症, 呈現正氣不支, 濁邪彌漫之勢, 嚴重的還可出現動風之證, 故治療必須熔補益脾腎氣血陰陽和攻瀉濕濁、水氣、瘀血於一爐。 專家常選用黃芪、黨參、巴戟肉、仙靈脾、黑大豆、炮附塊、乾薑、黃柏、土茯苓、澤瀉、牡蠣、生大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漏蘆、白蘞、益母草、丹參、桃仁、紅花等, 一般用量偏重, 中病漸減其制。 本病至此, 已入險途, 應引起注意。 以上治療方法當相機參合應用, 不可拘執, 方不致以偏概全。

以上就是關於中草藥治療慢性腎炎的回答, 希望上面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所説明。 建議患者朋友能夠定期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祝願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