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尿崩症的治療方法

尿崩症是由於垂體病變, 導致病人排尿過多並引起多飲。 每日尿量可達10000毫升以上, 臨床稱為尿崩症。 尿崩症根據發病原因又可分為特發性尿崩症和繼發性尿崩症。 特發性尿崩症常無明顯病因, 少數病例有家族史。 繼發性尿崩症大多為下丘腦神經垂體部位的病變所致。 包括腫瘤, 如顱咽管瘤、松果腺瘤、第三腦室腫瘤等。 另外手術, 如垂體切除、顱腦損傷等。 還有腦炎、腦膜炎等腦部感染或白血病等也可導致疾病的發生。  

臨床主要表現為多尿、煩渴與多飲, 起病可緩可急。 24小時尿量可多達或超過5000-10000毫升,

尿色淡如清水, 病人症狀較輕者, 則24小時尿量也有約2500-5000毫升。 患者因煩渴而大量飲水, 常喜冷飲。 長期多尿可導致膀胱容量增加, 而使排尿次數相應有所減少。 繼發性尿崩症者臨床常伴有原發症的表現, 如垂體腫瘤、顱腦外傷, 腦炎等症狀或病史。  

本病的治療首先是激素替代療法, 但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常用藥物有1-脫氨基-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血管加壓水劑、鞣酸血管加壓素油劑、垂體後葉粉劑等。 另外還要根據病情選用抗利尿藥物, 在醫生指導下也可選用氯碘丙脲、醯胺咪嗪、安妥明和噻嗪類利尿劑。 另外積極針對病因的治療也非常重要, 尤其是繼發性尿崩症者應同時治療原發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