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鼻竇創傷

1病因

鼻部外傷為主要原因, 前組鼻竇外傷多與頜面部創傷同時發生, 後組鼻竇骨折多與顱底外傷同時發生。

2臨床表現

隨致傷因素及暴力方向和損傷部位的不同, 臨床表像各有不同。 主要為出血、畸形、功能障礙及感染幾方面。

1.出血

輕度出血是由於黏膜撕裂或軟組織小血管的破裂。 上頜竇、篩竇創傷及上頜動脈、蝶齶動脈或前、後頜動脈、翼靜脈叢等較大血管破裂時時, 出血不易制止, 可導致休克。 若蝶竇創傷伴有海綿竇或頸內動脈破裂, 則出血兇猛, 往往瞬間致死。 篩竇及額竇損傷時可發生腦脊液鼻漏,

混於血液中, 早期不易區別, 須特別注意及時處理。

2.畸形

面部塌陷見於額竇、上頜竇前部的粉碎性骨折。 眼球塌陷見於眶底爆折, 眶內軟組織部分墜入上頜竇腔。 眼球外移可見于篩竇紙樣板碎裂, 局部血腫的壓迫。 上牙槽的變形可由於上頜竇的橫斷。 當面頜部有血腫、氣腫或組織水腫時不易正確判斷竇壁的變形。 X線平片、體層攝片或CT掃描有助於診斷。

3.功能障礙

嗅功能障礙可由於篩、額竇損傷波及前顱凹底引起。 視力障礙、複視多由於篩、蝶竇創傷損及眶尖及眶內、或眶底爆折所致。 張口困難可能因上頜竇創傷損及翼齶凹肌肉。 咬合異常發生於牙槽折斷變形者。 鼻腔通氣障礙可因鼻竇損傷後引起鼻腔狹窄、黏膜腫脹、瘢痕粘連所致。

蝶竇骨折傷及蝶鞍者尚有可能引起外傷性尿崩症。

4.感染

鼻竇骨折後, 即使表面無開放性創口, 感染亦可經竇腔進入軟組織發生感染。 若表面有開放創口, 往往有泥土、髒物等隨致傷或彈體進入竇腔引起感染。 若有異物存留或死骨形成, 則易形成經久不愈的膿瘺。

3診斷

病史、體征, 專科檢查不難診斷。 可行X線、CT檢查明確診斷。

4鑒別診斷

與鼻竇氣壓性創傷鑒別。

5治療

如伴有眼球和視神經損傷, 則視力減退或失明。 大塊彈片傷時出現明顯局部軟組織缺損, 常伴有粉碎性骨折, 傷後也易合併鼻竇炎或骨髓炎。 若有異物或死骨存留, 創口可經久不愈, 形成慢性瘺管。 額竇前壁骨髓豐富, 感染後容易形成骨髓炎。

6治療

首先處理顱腦外傷。

1.止血

一般的進行性出血均用堵塞法止血。 但若出血伴有腦脊液鼻漏則忌用堵塞, 以防顱內感染, 可用麻黃素或腎上腺素棉片止血。 仍流血不止時, 可行頸外動脈結紮術或篩前、後動脈結紮術。 止血過程中應注意防止血液誤吸入氣管, 必要時可取頭低足高位。

2.清創原則

(1)對軟組織及其起主要支架作用的骨質應盡可能保留;

(2)對於可能妨礙竇腔向鼻腔內引流的創傷骨壁則盡可能去除。 異物處理原則:①容易取出者, 應取出;②取之有危險, 不取也有嚴重後果者, 有充分準備後設法取除;③取之有危險, 不取亦無礙者, 可以不取。

3.整復原則

(1)無損容貌、無損功能的線狀骨折可不處理;

(2)面容塌陷或影響眼、鼻功能的骨折應開放復位。

(3)有腦脊液鼻漏應取顳肌筋膜修補;

(4)整複後的鼻竇應通常引流。

(5)鼻腔內應填凡士林紗條和通氣管, 以防總鼻道發生狹窄或粘連;

(6)頜面部有大塊缺損者, 可一期手術將缺損邊緣皮膚與竇腔黏膜縫合, 以利二期整複。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鼻竇創傷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鼻竇創傷的臨床表現為視力障礙、複視多由於篩、蝶竇創傷損及眶尖及眶內、或眶底爆折所致。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