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快走, 慢病風險減半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8日報導, 當日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丹麥一項新研究發現, 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可以使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危險下降50%, 但是每天散步1小時則沒有這種效果。
哥本哈根畢斯普杰格大學研究人員對1萬多名21—98歲的參試者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 這些參試者均參加了“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專案”。 參試者於1991年以及10年後分別進行了兩次體檢。 第一次體檢發現, 27%的男性和20%的女性罹患代謝綜合征(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腹部脂肪堆積等,
進一步調查發現, 與久坐者相比, 每天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的參試者代謝綜合征危險明顯更低。 有助於降低代謝綜合征危險的因素, 不僅包括運動量, 更包括運動強度。 研究發現, 快步走和慢跑可以使代謝綜合征危險分別降低50%和40%。 而每天以正常步速散步1小時反而對代謝綜合征發病率沒有影響。
英國心臟基金會高級心臟護理專家莫林·塔爾博特表示,
快走雖好, 但實施起來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不能一上來就暴走, 太快太猛反而容易傷身。 以下事項要注意:
1.快走時穿一雙專門的軟底跑鞋, 可緩衝走路時腳底的壓力, 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 寬鬆舒適的運動服裝吸濕透氣又有利身體放鬆, 使人走的爽快。
2.剛開始做一做適度的伸屈運動, 慢走5分鐘之後, 就可加快步伐了。 時間一般持續在半個小時左右,
3.在進行快速步行健身時, 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 做到量力而行。 如果第二天感覺異常疲勞, 就要考慮減量。
慢性病病人, 除了快走鍛煉、均衡飲食、規律休息等日常保健外, 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用藥。 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疲乏力、肢麻疼痛、頭暈耳鳴、自汗等症狀, 中醫辨證屬於氣陰兩虛, 脈絡淤阻的,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步長通脈降糖膠囊, 以養陰、清熱、活血。 步長通脈降糖膠囊是用於防治糖尿病及併發症的國藥准字型大小產品。 用於氣陰兩虛、脈絡淤阻所致的糖尿病, 對神疲乏力、肢麻疼痛, 頭暈耳鳴, 自汗等症狀療效確切。
在做減肥操的過程中如果加入一些減肥工具有時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加入一個小抱枕或者一個水瓶, 充分利用一些減肥工具, 會讓你原來的瘦身操的功力大增。 想瘦得再快一點嗎, 趕緊來圍觀吧。
這項新研究是丹麥“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專案”(CCHS)的一個子專案。 這項心血管研究從1976年開始對大約2萬名20—93歲的男女參試者展開了相關研究。 對比研究中, 科學家調查了1116名男性參試者和762名女性參試者的慢跑情況,
研究結果以確鑿的證據“平息”了過去有關“慢跑有害健康”的謠傳。 該研究目前已經梳理分析了750篇相關研究論文, 並初步探索了長壽與不同形式鍛煉及其它因素之間的關聯性。
這一研究結果對多項早期研究形成了挑戰。 早期研究對慢跑有益健康還是有害健康持有質疑態度, 有的研究認為70多歲老人可以開始慢跑鍛煉, 但是很多中年人就已經對慢跑產生了濃厚興趣。然而,有關跑步過程中發生猝死的個案的報導卻引起了人們對“慢跑危機健康”的擔憂。媒體報導一度認為,慢跑對中年人而言,強度過大。但是,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擔憂純屬多餘。
丹麥研究人員還總結了慢跑的7大好處:增加攝氧量、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脂(提高好膽固醇HDL水準,降低壞膽固醇LDL水準)、改善心臟功能、增強骨質密度、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等。除此之外,慢跑還有助於降低高血壓、減少血小板凝結和防止肥胖症。丹麥哥本哈根畢斯普杰格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彼得·斯諾博士表示,慢跑之所以能改善心理健康,是因為人們外出慢跑運動時,會接觸更多的人,增加社交機會。
研究還發現,慢跑的健身功效比任何高強度鍛煉都更好。
但是很多中年人就已經對慢跑產生了濃厚興趣。然而,有關跑步過程中發生猝死的個案的報導卻引起了人們對“慢跑危機健康”的擔憂。媒體報導一度認為,慢跑對中年人而言,強度過大。但是,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擔憂純屬多餘。丹麥研究人員還總結了慢跑的7大好處:增加攝氧量、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脂(提高好膽固醇HDL水準,降低壞膽固醇LDL水準)、改善心臟功能、增強骨質密度、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等。除此之外,慢跑還有助於降低高血壓、減少血小板凝結和防止肥胖症。丹麥哥本哈根畢斯普杰格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彼得·斯諾博士表示,慢跑之所以能改善心理健康,是因為人們外出慢跑運動時,會接觸更多的人,增加社交機會。
研究還發現,慢跑的健身功效比任何高強度鍛煉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