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腸癌的辨證論治

根據大腸癌的臨床表現, 中醫治療可參考腸中積聚、腸僻、腸風、鎖肛痔、髒毒及痢疾等病辨正施治。 其病大多以本虛標實為特點, 本虛多為脾虛胃弱或脾腎兩虛, 標實多屬濕熱、瘀毒為患, 故治當標本兼顧。

[辨證論治]

脾虛濕熱型

主證:食欲不振, 腹脹面黃, 氣短乏力, 腹痛拒按, 便稀或溏, 或裡急後重, 便下膿血, 苔黃膩, 脈滑數或沉細滑。

治則:健脾理氣, 清熱利濕。

處方:複方莪術消瘤膠囊, 每次5粒, 每日4次;扶正固本膠囊, 每次5粒, 每日3次。

湯藥:蒼白術各10g, 生薏苡仁30g, 雲苓10g, 厚樸10g, 白英30g, 龍葵30g, 藤梨根30g, 敗醬草30g, 白頭翁20g, 元胡素10g, 川楝子10g,

川連粉3g(沖)。

濕熱瘀毒型

主證:腹痛腹脹, 痛定拒按, 腹有包塊, 矢氣後脹減, 便下膿血粘液, 或裡急後重, 或便溏便細, 舌暗紅, 有瘀班, 苔薄黃, 脈弦數。

治則:清熱解毒, 理氣化滯, 祛瘀攻積。

處方:慈丹膠囊, 每日3次, 每次5粒;扶正固本膠囊, 每日4次, 每次5粒。

湯藥:三棱10g, 莪術10g, 川楝子10g, 木香10g, 厚樸10g, 尾連20g, 敗醬草30g, 紅藤20g, 半枝蓮30g, 土茯苓30g, 藤梨根30g, 馬齒莧30g, 白英30g, 兒茶10g。

脾腎寒濕型

主證:患者久瀉久痢, 形體消瘦, 面色蒼白, 喜睡懶動, 腸鳴而瀉, 瀉後稍安, 腹痛喜熱, 甚則肢涼怕冷, 苔白, 脈沉細尺弱。

治則:濕腎健脾, 祛寒勝濕。

處方:複方莪術消瘤膠囊, 每日4次, 每次5粒;扶正固本膠囊, 每日4次, 每次5粒。

湯藥:黨參20g, 蒼、白術各10g, 雲苓10g, 故紙10g, 吳萸10g, 肉蔻10g, 五味子10g, 乾薑6g, 黃芪20g, 老顴草10g, 石榴皮10g。

臨床辨證加減用藥:清熱燥濕加茯苓、黃柏、黃連、黨參。

清熱利濕加豬苓、竹葉、瞿麥、木通。 分利止瀉加車前草、澤瀉、腹皮、豬苓。 化食導滯加焦三仙、內金、熟軍。 固澀止瀉加石榴皮、椿根白皮、肉豆蔻、訶子肉、粟殼、兒茶、老鸛草、赤石脂、禹餘糧(其中兒茶、老鸛草為著者經驗用藥, 對腹瀉有效。 )止血消腫加地榆。 槐花、仙鶴草、大小薊、三七、血餘炭、蜂房。 止痛消脹加元胡、白屈菜、生蒲黃、五靈脂、沉香、乳香、赤芍、莪術、腹皮、厚樸、烏藥、川楝子。 裡急後重加木香、檳榔、酒軍、秦皮、葛根、元胡。

腸癌總屬本虛標實之候, 病程中每見虛實夾雜之證, 如脾虛兼濕熱者有之, 血瘀兼氣血虧虛者亦有之等等。 治療中當以辨證為主, 權衡輕重, 不可拘於一隅。 腸癌早期, 多以濕熱,

瘀毒偏盛, 治以法邪為主, 晚期則脾腎陰陽氣血俱虛, 治當以扶正固本為主。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大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

    建議採用特異性免疫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化療之後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是通過刺激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達到抑制腫瘤、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它彌補了傳統手術、放化療的不足,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更能調... [詳細答案]

  • 1回答

    大腸癌中晚期化療的效果好嗎?

    大腸癌到了中晚期特別是晚期治療難度非常的大,這個時候採用單一的採用化療治療效果不是很好,最佳的治療方案是聯合治療,即化療聯合生物治療,生物治療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延長患者的生命週期。 [詳細答案]

  • 1回答

    腸癌的早期症狀

    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症狀。腹痛亦是右半結腸癌患者就診的主要症狀之一。 便血與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的較常見的症狀。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第三位常見症狀,同便潛血... [詳細答案]

  • 3回答

    看看這是不是腸癌的症狀?

    不能判斷是不是結腸癌的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來看看。:建議你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前往醫院查一個結腸鏡看看,是不是有問題就知道了,另外一定規律飲食,儘量少吃燒烤類的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詳細答案]

  • 4回答

    直腸癌的晚期症狀有哪些?

    您好,直腸癌晚期的症狀: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徵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特異性抗腫瘤免疫療法是目前最先進的治療腫瘤的方法,類似於靜脈輸液。可以識別...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