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即洗澡, 合理的沐浴有清潔、鎮靜、解除疲乏、加快血液迴圈、滋潤皮膚和增加皮膚彈性的功效。 銀屑病的損害發生在體表, 由於乾燥和摩擦, 皮損有時厚而硬, 正確而合理的沐浴有助於皮損軟化、脫落, 改善皮膚血液迴圈, 有利於外用藥滲透而增強藥效;不適宜的沐浴, 如用熱水或花椒水燙洗、過度搓擦皮損等則可使銀屑病病情加劇, 因水溫過高會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充血, 不利於紅斑消退, 而在急性發疹期, 若過度搓擦和燙洗皮膚, 可發生同形反應, 使皮疹增多, 甚至激發紅皮病型銀屑病。 因此,
(1)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在病情進展期應減少沐浴次數, 每週1次或2次, 待病情穩定後再增加沐浴次數, 一般每日或隔日沐浴1次為宜, 用溫水浸泡後, 輕輕將皮損表面的白色鱗屑擦掉一些, 用清水沖洗乾淨, 拭幹後塗搽少量外用藥, 能增強藥效, 若有條件, 還可進行礦泉浴或藥浴。
(2)紅皮病型銀屑病患者不宜沐浴次數太多, 一般在天氣涼爽時, 每週1或2次, 溫水浸浴或淋浴, 切忌搓擦、搔抓和強行除去皮屑。 病情進展期或合併心律失常、高血壓病的患者, 應避免熱水浸泡, 以免加劇病情。 天氣炎熱, 出汗較多時, 可每週沐浴2或3次, 有條件時町在浴盆中加入澱粉或糠麩200~500克, 混勻後浸浴, 亦可用1:1萬高錳酸鉀溶液浸浴,
(3)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患者在急性發疹期一般不宜沐浴, 以防膿皰破潰和繼發感染。 待膿皰大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後, 再進行沐浴, 一般每週2或3次。 可在浴盆中加入高錳酸鉀, 配成1:8000-10000的溫水浸浴, 有除臭、殺菌、收斂、止癢的作用。 也可進行澱粉浴、藥浴等。
沐浴除洗澡(清潔浴)外, 還有日光浴、海水浴、藥浴、溫泉浴、泥浴等多種, 銀屑病患者合理選擇不同的沐浴方式, 助於緩解病情和促進皮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