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因素。 過度的精神刺激、憂鬱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復作用於大腦皮質, 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失調, 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 胃粘膜發生炎症或潰瘍。
2、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由於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細菌或毒素不斷地被吞入胃內;或胃內缺乏胃酸, 細菌易在胃內繁殖, 長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食物及進食粗糙食物或吸煙等。 這些因素反復作用於胃粘膜, 使其充血水腫。
4、胃粘膜長期淤血缺氧。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閘脈高壓症的病人,
5、急性胃炎如治療不當, 遷延不愈可轉變為慢性胃炎。
6、胃酸缺乏, 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 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7、營養缺乏, 內分泌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 可引起慢性胃炎。
8、消化道彎曲桿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
胃炎的併發症
一、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並不少見: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 以黑便為主要表現, 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 重者頭暈, 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二、貧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
1、巨幼紅細胞貧血, 即惡性貧血, 患者具有貧血表現, 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
2、缺鐵性貧血, 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飯少,
三、胃潰瘍: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同在, 存在明顯的炎症刺激, 胃粘膜萎縮變薄, 併發糜爛、潰瘍, 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 以免延誤診治。
四、胃癌前期:慢性胃炎的癌變與胃炎性增生密切有關。 有兩種情況的慢性胃炎易癌變:
1、慢性胃炎伴有惡性貧血者, 癌變發生率比其它胃腸病要高出20倍以上, 要引起胃腸病患者重視。
2、萎縮性炎伴腸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