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爆裂性眼眶骨折

病因

病因幾乎均由外界暴力引起。

臨床表現

1.眶內氣腫、眼瞼及眼眶周圍軟組織腫脹和瘀血

眶內壁或眶下壁骨折, 篩竇或上頜竇與眼眶溝通, 患者在擤鼻、打噴嚏時鼻腔和鼻竇空氣壓力增高, 空氣經骨折裂隙進入眶內, 彌散於眼眶和眼瞼軟組織之間, 表現為眼瞼腫脹、觸之握雪感, 可在傷後幾小時內出現, 上、下瞼呈青紫色可伴有撚發音。

2.複視、斜視和眼球運動受限

眶壁骨折, 眼外肌和節制韌帶或筋膜疝出和嵌頓, 使受累眼外肌麻痹或不能完全放鬆, 出現斜視、複視和眼球運動障礙。 一般認為, 眶底或眶內壁中後部骨折使眼外肌中後段受累時,

多造成麻痹性斜視和複視, 而前中部骨折多發生眼外肌的限制性運動障礙。

3.眼球突出或內陷

外傷早期, 由於眶內組織腫脹和出血, 以及眶周組織水腫, 眼球內陷可能不明顯, 或有不同程度眼球突出。 外傷2~3周後出血吸收、腫脹消退, 出現明顯的眼球內陷, 輕者低於對側2~3mm, 重者可達5~6mm。

4.傷後發生垂直性複視

可於腫脹消退後數天出現, 向上或向下方注視時複像距離增加, 因下直肌、下斜肌或其筋膜嵌頓於骨折處;或眼外肌附近的脂肪和纖維組織水腫或出血而眼球運動障礙所致。 也可由於眼眶變形致眼外肌失去平衡、損傷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經而引起複視。

5.眶下神經感覺遲鈍與麻木

骨折涉及眶下神經管時, 可導致眶下神經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 臨床表現為分佈區面頰部、上唇、上牙齦感覺遲鈍與麻木, 眶下神經挫傷較輕可以逐漸恢復, 而神經挫斷或嚴重損傷難以恢復。

6.眼球移位

眶底骨折下移, 眶下部脂肪、眼球懸韌帶、下斜肌及下直肌疝入上頜竇, 可使眼球向下移位甚至陷入上頜竇。 眶內壁大面積骨折, 內直肌和眶內軟組織疝入篩竇, 可使眼球內移或陷入篩竇。

7.鼻出血

眶底和內壁骨折出血進入篩竇和上頜竇, 經竇口流出表現為鼻出血。 患者在數日內可有痰中帶陳舊血絲。

8.視力損害

眼眶遭受暴力打擊, 在眼眶骨折的同時, 可有眼球挫傷和視神經損傷, 導致視力下降或喪失。

常見的眼球挫傷為晶狀體脫位、前房或玻璃體積血、視網膜震盪、視網膜脫離, 甚至眼球破裂。

檢查

單純的爆裂性眼眶骨折無需特殊實驗室檢查, 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損傷時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

X射線及CT檢查所見是診斷爆裂性眼眶骨折的重要方法。 大部分的眼眶骨折可用X射線及CT檢查得到確診。 根據眼眶X射線平片和CT掃描照片, 結合上述臨床特徵, 可以確定眶底骨折的部位、形態範圍、有無眶內容物脫出, 以及是否合併眶內、外、上壁骨折。 必要時可在眶底部注入陽性對比劑以顯示骨折破壞區。 在典型病例的X射線和CT照片上可以看到上頜竇頂部變形、眶底下沉、眶內軟組織陷入上頜竇的陰影和鼻竇內碎骨片陰影。

診斷

X射線及CT檢查所見是診斷爆裂性眼眶骨折的重要方法。 大部分的眼眶骨折可用X射線及CT檢查得到確診。 應根據患者的主訴及影像學檢查, 再結合臨床特點不難做出診斷。

爆裂性眼眶骨折患者的飲食宜忌

早期(1-2周)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 經絡不通, 氣血阻滯, 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 行氣消散為主。 中醫認為, “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 可見, 消腫散瘀為眶底骨折癒合之首要。 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 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熱、油膩, 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 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 否則瘀血積滯, 難以消散, 必致拖延病程, 使骨痂生長遲緩, 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在此階段, 食療可用三七10克,

當歸10克, 肉鴿1只, 共燉熟爛, 湯肉並進, 每日1次, 連續7-10天。

中期(2-4周)

瘀腫大部分吸收, 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 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 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 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 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 鈣及蛋白質。 食療可用當歸10克, 骨碎補15克, 續斷10克, 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 燉煮1小時以上, 湯肉共進, 連用2周。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 爆裂性眼眶骨折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 對於爆裂性眼眶骨折這類型的疾病因及早治療, 避免二次感染。 以上介紹的有關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