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膽囊炎的治療

急、慢性膽囊炎, 目前皆以切除膽囊療效最好。

(一)非手術療法亦可作為術前準備, 包括:a.臥床休息、禁食 、腹脹者胃管減壓;b.補液, 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c. 解痙止痛;d.靜脈聯用有效抗生素, 如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氯黴 素、先鋒黴素等;對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術療法:

1.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 待症狀 緩解再擇期手術。

2.慢性膽囊炎:無論有無結石, 因膽囊已喪失功能, 且為感染病 灶, 均應擇期手術切除。 膽囊炎膽石症除用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外, 營養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尤其在疼痛緩解和手術後健康恢復階段更不容忽視營養治療的要求及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 營養治療的總目的, 是通過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預防結石的發生。 急性發作期的重症患者應禁食, 可靜脈補給各種營養素;當能進食時, 應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 隨病情逐漸緩解可給予低脂半流質或低脂少渣軟飯。 每日應少食多餐, 仍須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膽囊炎應給予充足熱量的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和適量限制脂肪的飲食, 同時要有豐富的維生素。

(2) 要有足夠熱能, 方能保證患者的需要。 如果患者體重過重, 應給予低熱能飲食, 使患者體重減輕。

低熱能飲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 以適合對膽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 一般每日供給熱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對慢性膽囊炎患者,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增進食欲、促進膽囊收縮利於膽囊排空, 應盡可能提高飲食中蛋白質比例。 每日蛋白質供給量以每公斤體重l~1.2克為宜, 但要避免隨著蛋白質攝入過量的膽固醇。  

(4) 由於脂肪能促使病變的膽囊收縮而引起劇烈疼痛, 故在發作期應對其嚴加限制。 每日脂肪供給量應低於40克或禁食, 病情好轉後可適量進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時, 主要的營養物質是糖。 可給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每日供給300~350克, 特別是在發作期應予靜脈補給。  

(6) 要供給豐富的多種維生素, 特別要注意補充維生素B、K。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類。 膽囊炎的CT診斷有哪些特點: 急性膽囊炎患者偶需做CT檢查。 它除可發現膽囊管或膽囊結石外, 診斷主要依據:①膽囊擴大;②膽囊壁普遍性增厚, 且增強掃描時可見膽囊明顯強化。 這兩種現象對確立診斷缺一不可。 因膽囊擴大也可見於膽道梗阻, 或正常膽囊炎因增厚的膽囊壁而呈結節狀, 可給人以膽囊癌的現象。 故其鑒別診斷需結合臨床症狀。 化膿性膽囊炎膽汁CT值可大於20HU。 膽囊周圍炎, 膽囊壁與肝實質介面不清或于膽囊周圍顯示為低密度環, 系由肝組織繼發性水腫所致。 若系膽囊穿孔, 膽囊窩部可出現有液平的膿腫。 氣腫性膽囊炎則於膽囊內或壁內出現氣影。 慢性膽囊炎常與膽石並存。

CT除膽囊壁普遍增厚和增強掃描顯示為壁強化外, 膽囊大多擴張不良或縮小。 若周圍粘連, 則可見膽囊皺褶變形。 應該指出的是, 如無膽石存在, CT難以肯定膽囊縮小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收縮。 如膽汁鈣化或膽囊壁]鈣化而形成所謂“瓷器膽囊”, 則CT易於診斷。 若造影顯示壁厚且擴張不良的膽囊不顯影, 而膽管卻良好顯影, 可肯定為慢性膽囊炎。 CT在膽道造影不常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