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乾燥綜合征, 也稱為口、眼乾燥關節炎綜合征, 屬中醫 “燥證”範疇, 好發於40歲以上婦女。 路老認為, 臨床診治時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狀, 分證分期辨證治療。 以調整臟腑、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為主。
乾燥綜合征, 也稱為口、眼乾燥關節炎綜合征, 屬中醫 “燥證”範疇, 好發於40歲以上婦女。 路老認為, 臨床診治時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狀, 分證分期辨證治療。 以調整臟腑、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為主。
濕熱鬱遏, 津液失調證
表現為口眼乾燥, 涎腺腫大, 口苦口臭, 口中黏膩不適, 疲乏困倦, 四肢沉重, 關節疼痛腫脹。
如濕熱並重, 可選用藿香、佩蘭、薏苡仁、白豆蔻、杏仁、清半夏、蒼術、厚樸、連翹、滑石、茵陳、秦艽、木瓜、海風藤;若濕偏重,
三仁湯
方藥: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各4克, 杏仁、半夏各10克, 生薏仁、飛滑石各12克。
用法:水煎(水5杯, 煮取3杯), 每日1劑, 分2次服。
藿朴夏苓湯
方藥:半夏8克, 藿香、川樸花、茯苓、杏仁、薏苡仁、大豆卷、澤瀉、紅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肝腎不足, 痰淤痹阻證
屬陰虛者, 表現為腰膝酸軟或疼痛, 口眼乾燥, 唾少淚少, 兩顴潮紅, 盜汗咽幹, 失眠多夢, 血液黏度增高, 面部色素沉著, 皮下結節, 或皮下紫癜,
如屬陽虛者, 則見畏寒怕冷, 面色白而無華, 有色斑, 大便稀爛或溏薄, 小便清長, 夜尿多, 舌質淡或胖、邊有齒痕、苔白或薄白。 方用金匱腎氣丸、右歸飲、金剛丸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