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餐後低血糖症 飽餐後注意餐後低血糖症狀

為什麼吃過飯還是會感到饑餓呢?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餐後低血糖症的相關內容, 讓我們一起瞭解下關於餐後低血糖症的症狀以及預防方法吧。

餐後低血糖症

吃完飯後多久會再感覺飢餓呢?由於食用量、自體胃腸消化和新陳代謝能力的差別, 每個人感覺肚子餓的時間間隔不一, 但醫師提醒, 若餐後4至5個小時左右, 出現肚子餓合併手抖、心悸、冒冷汗等症狀, 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餐後低血糖症狀, 有必要重新檢視體重、生活和飲食狀態且予以調整。

1名45歲張先生在陪伴患有糖尿病的母親看診時,

意外發現自己用餐後會出現醫師提醒的用藥症狀, 也就是每天吃完早餐後, 約上午10到11點之間, 會出現手抖、心悸、肚子餓、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 進一步接受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後證實是葡萄糖不耐症, 屬於糖尿病前期。

飽餐後4小時注意餐後低血糖症狀

醫師表示, 糖尿病前期包含“空腹血糖異常”和“葡萄糖不耐症”兩種類型, 都是血糖偏高但未達糖尿病的程度。

餐後低血糖常出現在餐後4到5小時左右, 這是因為在糖尿病前期, 胰臟貝他細胞(β-cell)仍有分泌足量胰島素的功能, 但對血糖的反應出現“延遲”反應。 這裡的延遲反應, 是指對第一時間的餐後血糖上升反應變慢, 使得血糖快速上升後,

胰臟才趕工製造分泌了過多的胰島素, 導致血糖下降過度。

醫師提醒, 一般人認知糖尿病都是高血糖, 但在糖尿病前期經常有個案會出現餐後低血糖症狀, 輕則飢餓、心悸, 嚴重時會有嗜睡、胡言亂語、癲癇甚至昏迷等現象。

防餐後低血糖惡化體重和飲食控制不可少

餐後低血糖與第2型糖尿病一樣, 好發在中年以後, 但近年來因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 罹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醫師提醒, 若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或過去曾有血糖偏高等現象, 都要懷疑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險因數, 建議透過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做鑒別診斷。

治療方面, 醫師建議糖尿病前期的成人都需做體重、飲食及生活作息控制, 以降低惡化到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

同時也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低血糖。

餐後低血糖的飲食控制方面, 應減少攝取高糖份或糖類食物, 如糕點、糖菓、含糖飲料等加工的精緻食物;少量多餐或在正餐間補充一點高纖小點心。 如果仍然無法減輕症狀, 則應需諮詢專業醫師, 可考慮處方降血糖藥物, 延長糖類食物的吸收時間, 進而改善餐後低血糖。

低血糖症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1.臨床上以藥物性低血糖多見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治療者, 尤其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治療過程中, 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應逐漸加量, 避免加量過快。

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後按時進餐。 亦應避免運動強度過大。 同時密切監測血糖,

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期。

糖尿病的病人及家都要到這些反應, 要早期的做預防、早期發現以便及時處理。 注意Somogyi現象, 以免出現胰島素劑量調節上的錯誤。

2.對老年人用降糖藥劑量需謹慎對長效磺醯脲類, 尤其是格列本脲在應用時更應慎重。

低血糖早期症狀不明顯, 當一旦發生, 症狀很嚴重, 應立即靜脈輸注葡萄糖, 至少密切觀察72小時, 並不斷監測血糖濃度。 及時調整治療。

3.使用磺脲類藥物治療時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一些藥物例如水楊酸製劑、磺胺藥、保泰松、氯黴素、胍乙定、利血平等。

通過減弱葡萄糖異生、降低磺脲與血漿蛋白的結合、降低藥物在肝的代謝和腎的排泄等機制, 增強了磺脲類藥物的降糖反應。

在使用增強磺脲類的藥物治療時要避免出現低血糖症。

4.對懷疑B細胞瘤者, 應儘早進行饑餓實驗和運動實驗誘發, 測定血漿胰島素-C肽濃度, 並進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 早期手術治療。 可預防低血糖症的發作。

5.對特發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說明疾病的本質, 給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 鼓勵病人進行體育鍛煉。

飲食結構適當提高蛋白、脂肪含量, 減少糖量, 小量多餐, 進較幹食物, 避免饑餓。 此外, 在食物中加入纖維(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膠)有一定幫助。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 相信大家現在對於餐後低血糖症已經有一定的瞭解, 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餐後低血糖讓我們時常感到饑餓, 有這種症狀的病人一定要趁早去醫院治療。

有這種症狀的病人一定要趁早去醫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