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藥物與老人肢體麻痹

震顫麻痹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變性疾病, 又稱帕金森綜合征, 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此病的主要症狀是震顫、肌強直和運動減少。

通常, 震顫麻痹以遠端肢體的震顫顯著, 常從一手開始, 出現每秒4~8次有節律的收縮與鬆弛, 呈搓藥方式動作。 震顫也可延及四肢。 震顫于安靜時明顯, 睡眠時完全消失, 情緒激動時加重。 由於患者的肌張力增高, 關節被動運動時感到有均勻的阻力, 如上震顫因素似齒輪樣轉動, 形成所謂的“齒輪樣強直”。 病人行走時呈急速的小碎步, 越走越快, 不能即時止步或轉彎,

形成“慌張”步態。 病人的一切運動都顯得緩慢;面部無表情, 眨眼少, 形似“面具臉”;手指不能做精細的動作, 書寫困難。

上述症狀是錐體外系受損的表現。 震顫麻痹的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的黑質和紋狀體, 是由於紋狀體的乙醯膽鹼和多巴胺的作用失調而引起的。 乙醯膽鹼是一種興奮性神經傳遞介質, 多巴胺則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遞介質;兩者平衡失調而多巴胺相對減少時則導致震顫麻痹。 因此, 凡是不慎或過量使用某些直接或間接阻礙多巴胺的作用而易致錐體外系症狀的藥物, 均能給老年人帶來肢體震顫麻痹。

老年人由於腦組織變性, 易發生老年性癡呆。 一些用於治療老年性癡呆行為問題的安定類藥物, 能產生震顫麻痹,

如氟呱啶醇和甲硫噠嗪, 二者選擇性地阻滯了多巴胺能受體, 從而使多巴胺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 氟呱啶醇引起震顫麻痹比甲硫噠嗪明顯。 用於治療精神病的藥物氯丙嗪(冬眠靈), 由於阻斷了多巴胺能神經的作用, 也能引起震顫、僵直、表情呆板、肌肉抽搐等錐體外系症狀。

老年人易發生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 常用利血平來降低血壓。 利血平對狂躁型精神病的治療也有效。 小劑量利血平不會產生震顫麻痹, 但用較大劑量, 如每日2~6毫克, 約有10%的患者發生震顫麻痹;用量高達每日20毫克時, 約有50%患者出現其他錐體外系症狀。

老年人易患胃腸功能障礙, 臨床常用滅吐靈(亦稱胃複安)以鎮吐和調節胃腸功能。 若較大劑量的使用,

或長時間使用, 可使錐體外系功能受損, 出現肌內運動不協調、眩暈、肌痙攣等症狀。

鑒此, 對老年患者應慎用安定鎮靜類藥, 在應用有錐體外系副作用的藥物時, 應遵守小劑量的原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