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連性腸梗阻是腸粘連或腹腔內粘連帶所致的腸梗阻, 較為常見, 其發生率占各類腸梗阻的20%一40%。
疾病病因
腸粘連和腹腔內粘連帶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先天性者較少見, 可因發育異常或胎糞性腹膜炎所致;後天性者多見, 常由於腹腔內手術、炎症、創傷、出血、異物等引起。 臨床上以手術後所致的粘連性腸梗阻為最多。 常見有兩大類:
①廣泛性粘連、包括片狀粘連;
②索帶狀粘連。 粘連最常見的部位是小腸、容易發生在闌尾切除手術後(尤其是闌尾穿孔腹腔引流術後)或盆腔手術後。
病理生理
腸粘連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會引起腸梗阻。 常見的如因腸袢間緊密粘連成團或固定於腹壁, 使腸腔變窄或影響了腸管的蠕動和擴張;腸管因粘連牽扯扭折成銳角;粘連帶壓迫腸管;腸袢套入粘連帶構成的環孔;或因腸袢以粘連處為支點發生扭轉等。 在上述病變基礎上, 腸道功能紊亂、暴飲暴食、突然改變體位等, 往往是引起梗阻的誘因。 廣泛粘連所引起的腸梗阻多為單純性和不完全性, 而局限性粘連帶往往容易引起腸扭轉、內疝等閉袢性絞窄性腸梗阻。